当前位置:

为何二代接棒后业绩普遍不如一代?

来源:红网 作者:谭浩俊 编辑:叶鹏 2013-09-25 00:03:54
时刻新闻
—分享—
  福布斯最新发布的“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显示,由二代接管的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不如由一代掌控的企业。具体表现为,二代掌管的企业在规模扩张方面速度很快,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几乎达到了一代掌管时的两倍,但是,2.5%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则远低于一代操控大局时的9.9%。
  
  按理,与一代相比,二代无论在知识水平还是发展视野,抑或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方面,都应当有优势更多、特点更明显。因为,从二代的履历来看,绝大多数二代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有各种各样的文凭,有学士、硕士、博士的头衔,至少,也进入过国内重点大学的深造。但是,为什么在经营业绩方面,却普遍不如一代呢?难道“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二代们身上一点也没有用吗?
  
  很显然,这不是知识的错误,而是二代们没有找到实现知识价值的通道,没有能够有效地将知识运用于接管的企业当中。一方面,他们没有攻城的经历,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富形成的艰难;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守城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将财富由死的变成活的、由静态的变成动态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富一代绝大多数都有过一段或几段艰难的创业史,更直接地说,就是踩着其他创业者的肩膀或者尸体身上成为富一代的。因此,中国的富一代,也可称作是创一代、拼一代。
  
  也正是因为他们经历过艰苦的创业,因此,他们懂得如何珍惜已经取得的基业,如何更好地将这些基业发扬光大,从而在经营决策、市场拓展等方面,小心翼翼,缜密谨慎,更多的考虑利润、效益等质量指标,而不是营业收入、企业规模等数量指标。特别在投资决策方面,几乎每一笔投资,都需要经过反复论证、反复考虑后才会作出决定。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辛苦创造出来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相反,二代们由于没有经历过艰苦创业的阶段,没有品尝过艰苦创业的痛苦和艰难,加上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过于自信,以及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年少轻狂。因此,在接过父辈的基业以后,完全放弃了父辈们以效益为核心、小心谨慎的经营思路,而只想着在一夜之间超越父辈,让外界尽快忘记父辈。
  
  作为目标和决心,这样的想法自然勿容置疑,但是,将这样的想法用于企业经营决策,也就存在很大的风险了。这也是为什么二代们在企业的规模和营业收入方面远超父辈,但效益却远低于父辈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代们所以能够创下一份不错的基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绝大多数富一代都是将基业扎根于实体产业。虽然实体产业滚动发展的速度慢,效益水平也不是很高,但风险也相对较小,受到市场的冲击和影响也相对较少。但是,由于二代们太过希望一夜暴富,一夜之间成为超越父辈的名人。因此,在接过基业以后,大多喜欢将基业转向于房地产、地方金融等虚拟产业、暴利行业。从效率上讲,确实比父辈们高得多。但从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方面来看,却要远差于父辈,远差于过去从事的实体产业。这在温州等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
  
  也正是因为二代们将发展的目标转向了并不稳定的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且不需要注入更多的创业因子。因此,绝大多数二代对财富的珍惜和爱护也就远不如一代了,奢侈、浪费等也就逐步成为二代们的代名词。
  
  当然,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如市场竞争加剧、国际经济环境恶劣、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也是二代们守城难度加大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二代们能够继承父辈的创业精神,坚守实体产业,象父辈们那样充满危机意识,也许就不会让父辈的基业在自己手中逊色,那句流传了几十代、几百代的“富不过三代”的古训,就不会在二代们的身上重演。
  
  富一代就是创一代,这是富一代留给二代们最为宝贵的经验。如果二代们想将父辈的基业发扬光大,就必须是创二代,而不是富二代。富二代一词,只能留给他们的后代去说。守城是个风险活,这一点,二代们必须牢牢记住。其中,如何从家族制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也是二代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文/谭浩俊

来源:红网

作者:谭浩俊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9/25/315309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