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靠谱的神效,不能止于“剧透”

来源:红网 作者:范德洲 编辑:艾伦 2014-02-19 00:04:02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吸氧”成了一个时髦词汇,不少人在家自备制氧机吸氧,制氧机也因此成为不少人送礼的选择。不过,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出消费提示,指出制氧机应在医生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吸氧对正常人具有保健作用,相反,不适当的吸氧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月18日《京华时报》)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出的消费提示,显然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不过,如果我们的消费者没有及时看到这样的消费提示,那么,这一番良苦用心,可能也就化为乌有。而更让我们有些抓狂的是,既然日前“尚无证据证明吸氧对正常人具有保健作用,相反,不适当的吸氧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这样的吸氧设备,为什么还能够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呢?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广告法也明文规定,“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不得发布广告;同时又强调,“药品广告的内容必须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为准。国家规定的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治疗性药品广告中,必须注明‘按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面对着这样一些明确的规定,如果我们只是着眼于“剧透”,告知广大消费者“切忌盲目购买和使用医疗器械”,那么,这识假避假的责任,似乎又在无形中转嫁消费者的身上。而这样的提示,却在我们身边,屡屡发生。
  
  2月14日,《法制晚报》也做了类似的“剧透”——今天是情人节,街头出现了很多手捧鲜花、看到年轻情侣便拦住推销的商贩。记者在跟随城管队员查抄无照花贩时得知,他们贩卖的“玫瑰”,其实都是和玫瑰酷似的现代月季。为此,《法制晚报》不惜引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园艺专家的分析,“目前市场上卖的所谓玫瑰,都是月季。因为玫瑰根本不能用来做鲜切花(指从活体植株上切取的用于制作花束等花卉装饰的植物材料)”。
  
  这样的“剧透”,不仅有大煞风景之嫌,而且,几乎也是毫无实际作用。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无论是假玫瑰,还是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的吸氧设备,能够对其作用或者是副作用一清二楚的,毕竟是少之又少,因此,从最为根本的层面出发,众多职能部门加大监管与查处的力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比事后“剧透”,更值得整个社会的期待,也更富有社会效益。
  
  当然,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似乎也应该多一个心眼。一旦我们所面对的宣传完全是那种天花乱坠的表述,那么,加以必要的防范,也就是我们必须作出的选择。毕竟,从科学的角度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商品,何尝不是如此?那种完美无缺的商品,你怎么就能相信呢?
  
  文/范德洲

来源:红网

作者:范德洲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2/19/327591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