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省份的O车牌曾是公安专段号牌,挂此牌照的车辆一度被视为特权车。一说起特权车,首先想到的就是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实际上,公安机关执行职务有特殊性,授予公安机关车辆在道路行驶上的优先权是完全正当的。这种享有道路通行优先权的特种号牌车辆的设置根源于“行政优先权”的概念,在美国、法国等国家都赋予了警车的“公务优先权”。
有权力就存在滥用的可能,本来只有在公安机关行使任务的必要情况下,公务车辆才有优先的路权,可是一些O牌车,无论是否在执行公务,都依仗特权车牌横冲直撞、肆意妄为,取消O牌车的呼声很大,特别是目前公安机关已经配置了经过统一喷涂的制式警车,识别警车可以看警灯、听警报,O牌的识别功能弱化,似乎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不过,公众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关注点不是在执行公务时,而是是否存在公车私用的违法情况。当车牌上的特殊标签被撕掉后,一般市民就不能一目了然地识别哪辆车是公车,监督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果挂民用牌照的公车违反了交通法规,车上的官员同样能够摆平交警。特权车牌不在,但享有特权的人还在。克服特权思想,挤压公车背后的权力滥用空间,光靠取消O牌恐怕是不够的。
当公众监督公权力的意识逐步提升,O牌等公车号牌,与其说是畅通无阻的特权证,不如说是人人紧盯的靶子。公车停放在高档酒楼、夜总会等声色场所,很可能遭到“随手拍”,上传网络,让公车腐败无所循形。现在公车和私家车外观上无法区别,难以发现公车私用,就不利于公众监督。在公众监督的氛围内,公安机关的O牌车不敢轻易滥用,民警在驾车时还会提醒自己不要往“枪口”上撞,不要损害公安机关的形象,若改为民用号牌,反而会产生侥幸心理,增加警车违规使用的可能性。
文/普嘉
来源:红网
作者:普嘉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