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府绿化不要沦为权力黑化

来源:红网 作者:李落言 编辑:夏熊飞 实习生 肖博峰 2014-08-21 00:03:59
时刻新闻
—分享—
  一棵“超级银杏”,出厂价几千元,落地价却达5万元,巨额差价去哪了?动辄花上千万找知名公司进行绿化设计,其实就是几个刚毕业的学生参照以往案例稍加改动,巨额设计费背后有哪些猫腻?(8月20日《京华时报》)
  
  在城市建设“高大上”的政绩观的驱使下,各地政府纷纷上马大量的城市建设和绿化工程,这些工程美其名曰民生工程,实则是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在这些绿化工程的背后,实则掩藏的是相关政府部门的权力黑化,是权钱交易和贪污腐败行为。
  
  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政绩观主导的城市绿化建设一方面忽视了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条件,单纯的追求表面功夫,动辄花费巨款聘请著名设计团队而不顾实际效果,只图名气大。贪大求洋、南树北种等愈演愈烈的“绿化奢侈病”脱离了园林绿化的本意,不仅造成浪费,还为腐败留下了空间,而一些不符合当地实际的绿化工程不仅没有提升城市形象,反而造成对当地城市文化和氛围的直接破坏。重庆绿化当中大量采购来自江苏、广西等地的银杏树,至2010年,全市园林绿化投入178亿元,是前10年总和的2.7倍,此后不少银杏因为水土不服枯死。
  
  另一方面招投标和采购过程中的不透明,权力监管不到位直接导致了权力寻租和腐败。在官商勾结之下,领导吃招标设计“大头”,下属吃承包“小头”,中层干部则“下吃上送”,构成环环相扣的腐败链条,级别从普通科员到厅局级。2010年广西防城港市绿化腐败案曝出,政府采购价10万元的大树,成本价只有2万元,其中巨大的差价被供应商和贪腐干部分食。
  
  政府绿化本是一项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工程,却因为信息不公开和监管缺位沦为了贪污腐败横行的权力黑化带,要遏制政府绿化背后的权力黑化,务必要做好信息公开和权力监管两项工作。
  
  首先是要做好信息的公开工作,对绿化项目从立项、到招投标、施工采购到验收结算各环节实行全面公开。绿化项目在立项时必须要即时公开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绿化项目在前期规划设计和施工招投标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引入科学公平的竞争和评选机制,同时对招投标结果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在施工进场阶段之后,对项目相关的采购必须全部公开接受监督。在最后的验收结算阶段,对工程全部款项及明细和工程质量达标情况进行公开。
  
  其次要加强对相关部门权力的监管,让相关官员不敢贪、不想贪。第一在项目立项阶段,各级人大要对项目立项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决议,避免党政机关个别领导“拍脑袋”决定启动工程,特别是要对项目工程相关的预算进行详细审议;第二是在项目招投标阶段,纪检部门应当全程监督和参与,还应当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过程结果公正;第三是在项目施工阶段,纪检部门对工程进行跟踪监督,审计部门对项目进行阶段性审计,引入第三方工程监理机构,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第四在最后的验收环节,组织政府纪检机关、审计机关、质量检测机构以及社会媒体和群众对工程进行资金、工程质量等全面验收;第五队项目负责官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程交付后爆出的问题和漏洞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官员责任。
  
  只有做好信息公开和权力监督,才能避免政府绿化沦为权力黑化,使城市绿化真正实现为民所用。
  
  文/李落言

来源:红网

作者:李落言

编辑:夏熊飞 实习生 肖博峰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8/21/344405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