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干部每天都忙于开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哪有时间去落实工作?媒体报道,有一个乡镇政法委副书记一年开了280多场会,平均一个工作日超过一个会。镇里到县城有近两小时的车程,来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开会半天,一天开一个会,基本上就没时间干别的工作了。(3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个乡镇干部一年开会280多场,听起来确实让人难以置信,即便是会议时间不长,但来来去去所花费的时间也不少,特别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乡镇干部作为基层干部本应身处抓落实的第一线,却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开会上,显然与基层干部的职责不符,还是对基层服务资源的极大浪费。试问,一年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忙于应付开会上,还剩多少的时间去抓工作的落实,去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去为老百姓的增收服务?
一段时间以来,基层干部沉溺“会海”,已饱受诟病。从一个乡镇政法委副书记一年开280多场会,足见当地基层会议的泛滥。一些地方“开会”成为基层干部的口头禅。当群众电话联系基层干部时,电话的那一头常以“在开会”匆匆挂断电话。当群众到干部办公室反映情况时,有的干部又常以“忙开会”而闪开。久而久之,干群关系岂不增添一堵“隔心墙”。
其实,在治理“会海”过程中,却很少有人去研究为啥会多。首先上面千根线,乡镇一根针。乡镇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要疲于参加上级各个部门的会议,又要忙于组织村社会议,乡镇干部的参会次数可想而知。其次乡镇有限的干部编制,干部身兼数职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一个仅有两三名干部的乡镇科室,其职责职能是多功能融合,不仅办公室门牌多,干部头上顶的“头衔”也多,干部参会频率自然就不难想象。再次一些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根深蒂固,以会议传达会议,以会议抓落实这一不严不实的风气盛行,导致了“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现象的存在。甚至一些地方还把以会议抓落实美其名曰为工作落实有痕迹。一些本就一个简单的通知就能解决的却要开会来落实,甚至不乏多个领导重申讲话,半小时的短会却开成了数小时不等的长会,加夜班开会,挤周末开会在一些地方成为一种常态,这一看上去“抓得紧”的背后,恰恰暴露出基层干部的几多无奈与心酸。还有一些会议本来业务对口单位参加就行的,却要业务单位的主管领导、上级分管领导也参会,显示会议的“规格高”和对落实上级要求的重视。事实上,这些会议的效果如何,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文山会海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近日,中央发出通知,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而整治文山会海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国务院及其部门要带头大幅精简会议、坚决把文件压减三分之一以上。笔者认为,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近来有地方创新实践的“八会合一”,有地方探索实行的压缩会议数量和时间等等,无疑为落实基层减负要求开了一个好头。
文/邓尤福
来源:红网
作者:邓尤福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