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区分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地区,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
截至2月18日,除湖北外新增确诊病例已经15天连续下降,新增治愈出院病例连续7天超过千人,且首次超过新增确诊病例。这一组数据表明,新冠肺炎的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在此背景下,因地制宜实施分区分级防控策略,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精准度,便是应势而为的科学之举。
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主要目的是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尽快推动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比如低风险地区的工作重点,是要在“外防输入”的基础上,全面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而中风险地区,则要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同时,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高风险地区的策略,则要在“内防扩散、外防输入、严格管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根据疫情态势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需要各级各地既要吃透上情更要摸清下情,深入研究本地区的疫情形势,明确分区分级的具体措施和复工复产的分类指导意见。尤其是,要聚焦“人员返岗难、返岗后吃住难、防疫物资和原材料采购难”等企业和务工人员普遍关注的复工难点问题,制定出台援企稳岗的政策措施,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助推企业有序、安全复工复产。
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检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与水平。当务之急,是要坚决摒弃前期工作中存在的“一关了之”“一停了之”等简单偏颇的做法,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科学分析与研判本地区的疫情防控形势,在分区分级防控策略上下足“绣花”功夫,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从国家治理的层面来讲,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之间,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正常轨道,疫情防控也将得到更加充裕的资源供给与物资保障。因此,各级政府要尽快推动分区分级疫情防控策略的落地落实,切实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这两个大局,不断提高疫情防控的精细化水平,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考的满意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丽云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