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据媒体报道,滴滴宣布即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陆续为坚守服务的滴滴网约车免费安装车内防护膜,以尽可能预防飞沫传播,因防护膜有破损的可能,需不定时更换。滴滴计划投入总额1亿元专项资金,先期投入3000万元。自2月8日起,滴滴已在武汉、深圳、太原、哈尔滨、郑州、洛阳、海口、大连、宝鸡、长治、江门等城市陆续试点安装。
在复工复产的大潮流中,如何更好保证人员安全,实现复工复产和防控疫情这两项工作的现实兼顾,便是现实需要探访和追求的重点方向。不否认,从近期情况来看,在“两手抓”以及“两手”都要抓好抓硬的方面,各地相关政府部门都做出了具体的探索和践行,让复工复产也坚守科学防控的底线,比如根据防疫实际情况,分区域、分类别、分批次让企业复工复产,对返岗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对消毒监测、集体用餐和安全生产等方面,都提出更细致要求。
不过,要想真正实现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的现实兼顾,不能光靠政府方面“一头热”,还需要全社会都提高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追求和实践这两者的兼顾。其中,作为社会“细胞”的企业,更应该在这一追求中发挥重要作用。带着这样的背景再去看网约车安装防护膜这事,便能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企业在当前情况下的应有担当和作为,滴滴也确实带了个好头。
从目前的舆论反馈来看,对于此事大多都是正面评价。安装防护膜,本质上是为网约车内再戴上一层“透明口罩”,尽可能实施多重保护,比较积极务实,表面看是笨办法,实际上是聪明法。在保证司乘安全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倒逼司乘的“行为自律”。
对于滴滴给网约车安装防护膜这事,千万被以为只是小事,虽然每一个防护膜确实没多少钱,但我们能从中看到一种态度和自觉,这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一种行为自觉和行业自觉,更可以称之为一种道德和文明自觉。
没有只站在企业或个体私利上考虑问题,而站这种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层面来进行具体考量,用力所能及方式让社会变得更好,这才是“真文明”。在防疫形势依然相对严峻的今天,这种自觉也可以说是“社会刚需”,毕竟关系着人们的健康与安全,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给网约车安装防护膜,值得所有的企业和社会个体警觉和反思:自身到底有没有类相应的公共文明意识和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在具体操作上,相应的防护有没有做到位?尤其是复工复产以来,对于所服务的员工和接触的客户,有没有类似的换位思考和践行?
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这样的“文明自觉”自然是越多越好。当然,我们的政府和社会,也不能让这样的“文明自觉”吃亏,相应的帮扶举措还是要到位,比如抗疫贷款以及其他补贴等,对于当下很多复工复产行业防护物资紧缺的问题,还是要想方设法解决。我们期待的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和正向的循环,让“文明自觉”成为社会常态。
来源:红网
作者:默城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