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江苏无锡梁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进口食品开展常态化监测中,发现一份进口车厘子内表面核酸检测阳性。这让广大网友直呼“有点怕”。那么,进口车厘子还能吃吗?医学专家表示,新冠病毒并没有消化道传播途径,因此即使有少量病毒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也不会被感染。(1月24日《成都商报》)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共进口21.04万吨车厘子中,较2012年增长了405%。作为吃车厘子的主要国家之一,进口车厘子沾染新冠病毒病毒,无疑会引发部分食客的担忧。从“车厘子自由”到“车厘子恐慌”不过是一刻之间,其中的舆论效应值得我们关注和防范。
针对进口车厘子检测出新冠病毒一事,吴尊友教授亦曾表示:病毒在保存水果这样的温度下存活时间短,核酸检测呈阳性,不一定具有传播性;只要用流水清洗,应该就不会有感染的风险。然而,在“谈疫色变”的今天,有关疫情风险的信息传播总比科学解读的信息传播要快一点,事后解读不一定能让所有有担忧的人听到。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是不少人都有的普遍心态。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板蓝根翻红”“双黄连无货”现象折射出大部分民众对防范新冠病毒的过度焦虑。车厘子沾染病毒的新闻一经发布,也难免会影响吃车厘子的人和卖车厘子的人。当偏差观念形成,即便事后有专家解释,负面影响恐怕也难以消除。
俗话说:“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前有进口冷冻牛肉检测出新冠病毒,今有进口车厘子检测出新冠病毒,两相对比,难免会形成连锁反应,致使民众自觉或非自觉地远离进口食品。这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来说,并非好事。
倘若,在“进口车厘子检测出新冠病毒”信息发布的第一时间,检测部门便能根据实际情况,邀请专家分析风险,在同项信息插入科学解读,想必民众的担忧和焦虑会削弱许多。同时,科学的防疫观念也能配合风险提示传播,让民众知道什么水果能吃,什么水果不能吃,该如何清洗水果,避免疫情。
总而言之,疫情防控需要的传播科学防疫心态。不完整的风险提示,会催化滋生不科学的防疫心态。风险提示应当与科学解读同步,避免不科学的焦虑随信息传播放大。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