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杜绝大数据“杀熟”,亟须多方联合发力

来源:红网 作者:黄梦云 编辑:张瑜 2021-04-02 19:02:19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计划系列评论.jpg

同一时间里,在线上买同一款商品,送货地址不同,价格竟差距那么大?近日,深圳的王女士便遇到了此类情况:在山姆会员店不同地址线上点单,同款商品竟然存在近40元差价,定位在豪宅区的价格要高出近30%。对此,山姆方面的回应是价格偏差为系统问题导致,目前已修复。对于这一情况,网友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大数据“杀熟”行为。(4月1日《南方都市报》)

大数据杀熟,是指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或“价格欺诈”的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并以此获得利润最大化。

互联网经济的到来,使大数据在商业营销上的价值凸显,一个显著价值便是商家根据每个人购买偏好、重复购买率、品牌依赖度等指数,通过大数据算法做价格、优先级、热销品等信息私人定制化的推送,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但部分商家并不满足于成本降低获得的利益,而是利用大数据的高度精准性进行“杀熟”活动。

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须从源头上遏制大数据杀熟行为的发生。这需要联合多方共同发力,只有全方位联动编织结实大网,才能将大数据杀熟扼杀在摇篮中。

首先,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法规必须完善和落实到位。文化和旅游部于2019年10月9日公示的《在线旅游经营管理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若有违反者,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当然,这只是针对在线旅游经营市场的,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及时跟上和覆盖,倒逼所有的商家遵纪守法。

其次,则要加强对各类平台、app的监督管理。相关监管部门应定时开展抽检,对存在“杀熟”商家平台深入调查,若情况属实应依法处罚。同时鼓励消费者积极反映,对商家“杀熟”零容忍,一旦发现立即举报,让大数据杀熟无所遁形。

再者,商家自身应提高诚信责任意识。刘向曾说:“人背信则名不达。”商家若是失去诚信,那么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度同样会降低。因此,商家必须以诚待人,尊重顾客利益,自身利益才能更有保障。

文/黄梦云(广西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黄梦云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4/02/91529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