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都市农场脱离真实劳动,不过是一场盛大的全民作秀

来源:红网 作者:穆舒欣 编辑:陈乘 2021-11-27 21:22:00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们如何打发周末,是不少家长思考的问题。一些商家打着寓教于乐的“研学”旗号,推出了都市农场。都市农场当然不是“正在生产”的农场。都市农场的“生产”更多的是把各种乡村景观机械地移植过来,然后进行生硬拼贴,作为一种都市生活里的“稀罕”商品进行售卖。(11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乡村生活的记忆愈发模糊。许多“00后”孩子分不清韭菜和麦苗,不知道餐桌上的食物如何生长,父辈口中怀念的乡村生活又是怎样的质朴纯粹,对于农耕知识和乡村生活知之甚少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遗憾。而都市农场打着弥补这种遗憾的招牌,营销自身引导城市家庭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以“乡愁研学”作引,一时成为众多城市家庭追捧的带娃“打卡圣地”。

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都市农场的发展已经与最初的许诺背道而驰,所谓“寓教于乐”的研学之旅,也只是披上“劳动教育”外壳的单纯娱乐活动。孩子们手里拿着塑料镰刀,跟随者父母的指令假笑摆拍,朋友圈里“劳作了一整天”的孩子,照片上衣服整洁,鞋边不沾一丝泥土,背景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显然,相对于农业本身的生产功能,这样的都市农场显然是将满足消费者的娱乐功能放在了首位,更多的展示农耕过程的结果,而对农耕劳动的过程轻描淡写。

都市农场所提供的农耕劳动场景与乡村生产方式的不真实性,也是家长和孩子们难以“入戏”的重要原因。不少都市农场为了让瓜果蔬菜显得丰富多样,更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就违背时令蔬菜的生长规律和特征,不同季节的果蔬在农场中上演一场“奇迹相遇”,本就对农业知识知之甚少的孩子更加迷茫,而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家长面对孩子的疑问只有哭笑不得。敷衍地将乡村景观复制拼接,既不能让孩子们真正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所收获,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形成了误导。这样的劳动教育与书本上死气沉沉的文字和讲台上冷冰冰的说教并无本质区别,它为孩子们展示的乡村只不过是一张色彩更真实的图画,而非让孩子们真正触摸乡村生活和农耕劳动。

面临着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城市孩子了解农耕劳动和乡村生活的一扇窗口,都市农场要想获得长久健康的发展,就不能只是简单的复刻拼接乡村景观,而应当去深入发掘乡村生活中值得孩子们了解和参与的部分,发展都市农场的重点都在一个“农”字上,而“农耕”是个动词,它要求孩子们切实地投入到农业劳动的过程中去,去播种、翻土、浇水、采收,这是一个真实触摸泥土和粮食的过程。唯有让孩子投入到真正的农耕劳动中去学习知识,才能实现都市农场的教育意义。

文/穆舒欣(山东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穆舒欣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1/27/1046801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