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冯”“巩”之争两败俱伤,中国足球是最大受害者

来源:红网 作者:邸子瀛 编辑:张瑜 2022-03-18 20:06:59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顶部配图·青椒计划.jpg

□邸子瀛(山西大学)

近日,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巩汉林同国脚冯潇霆关于“国足是否配高薪”的争论持续发酵,巩汉林为回击对方而晒的区楚良签名足球被“打假”更是激起千层浪花。不少公众人物和网民各自站队,或抨击冯潇霆为代表的男足队员“成绩差还玻璃心”,或扼腕巩汉林“不该蹚浑水”。

冯、巩二人各招非议,实属两败俱伤;但长远观之,这场口水战的最大受害者却是整个中国足球。

在女足时隔16年重夺亚洲杯后,男足就站到了舆论逼视的风浪顶点,这使得本就混乱的国家足球发展路线和各项配套机制在骂声之中越发迷失。上到足协高层和教练组、下到每一个运动员都在精神的高度紧张中畏首畏尾,更是阻碍了制度改革、路线重设的步伐。

此番“冯”“巩”相争,不仅再掀网络骂战,还将网民怒火引烧至理性发声的李佳航一众人等,甚至逼得发声者退网封号。如此下去不加调和,迟早会形成国人“谈足色变”的氛围习惯,谁还敢为此发声,更遑论符合足球运动规律的建言献策能受到认可拥护。从中国足球真正进步的功利目的来看,这场“口水战”实在是浪费口水、益处寥寥。

细细想来,中国足球近20年总体进步缓慢,甚至大赛成绩倒退连连,同幼稚盲目、容易极化的舆论生态不无关系。当争论的战火由发起者蔓延到网民之间,不少营销号为追求流量就借机搬运生产国足失误集锦,或以煽动性极强的文章内容点燃更高烈度的骂战,催生了一批不懂球的网民对中国男足——这个于他们而言“领域陌生、成绩熟悉”的集体更深的矛盾。矛盾业已产生,一旦成绩不佳,容易被输赢简单诱引的舆论生态便会持续恶化,进而以更苛刻的要求、更调侃讽刺化的语气对男足甚至中国足球评头论足。

当真正懂球的人疲于发声,当舆论生态乌烟瘴气,国足备战氛围、比赛态度,以及足协等部门官员的工作态度又会好到哪里去呢?如此恶性循环,中国足球就会沦为最大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越是艰难的时刻,中国足球越需要团结。团结不是要一团和气、回避问题,而是要集体性、理性地面对问题,批评不忘建设,劲往一处使,更要往“深”处使。

来源:红网

作者:邸子瀛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3/18/110249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