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追回钱财不是终点

来源:红网 作者:邓宇轩 编辑:陈晓丹 2022-05-21 21:11:57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计划内.jpg

□邓宇轩(西南科技大学)

萧山15岁少年小凯沉迷网络游戏,用绑定父母银行卡的账号大额、多次打赏多名游戏主播。截至今年4月,小凯已经在多个平台累积打赏80万。民警与各平台沟通,努力追回打赏,目前已有60余万元进入返还流程。(5月19日《萧山公安》)

尽管小凯打赏的钱已经通过公安渠道追回不少,但“未成年人用父母钱打赏主播”并不是个例。“直播热”兴起的当下,不少人为博主播开心或者让自己开心,都会选择打赏,少则十几二十元,多则数万元。对于成年人来说,观看直播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打赏都是无伤大雅的,没有必要进行苛责。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直播打赏却是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大隐患。

“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事件频发,笔者认为,直播平台和监护人都难辞其咎。

近年来,我国媒体不止一次报道过“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的新闻,平台在与其监护人进行沟通后都依法归还了钱财。按道理,平台在经过这些事情之后理应吸取教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打赏再次发生。但是就目前而言,至少平台在审核和监管方面是做得不到位的。另外,直播过程中不少主播为了获得更多钱财,会对观看者进行言语或者行为上的诱导,促使观众打款。未成年人分辨能力不足,打赏也就屡次发生了。

事实上,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不具备独自处理钱财的能力。为此各大社交平台纷纷推出青少年模式、未成年人防沉迷模式。但未成年人是如何躲过重重审核通过实名认证,又是如何获得监护人银行卡账号,并获取密码成功消费的呢?一系列问题的背后,家庭教育的缺失脱不了干系。家长和监护人是否对孩子进行了正确的消费观教育,是否实时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是否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都要打个问号。

法律保护虽能追回钱财,却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防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的发生。说到底,还需要平台加强监管,对主播进行培训,清朗直播环境、规范直播行为;同时家长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不要等到错误发生后才想办法弥补。毕竟,“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追回钱财不是终点。

来源:红网

作者:邓宇轩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5/21/112978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