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贵
“这一天,终归还是来了。”“喜大普奔,赶快落实到各地吧!”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消息甫出,立马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多地迅速响应,对本地符合规定的公共场所,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对个体而言,不再查验健康码,非但并不意味着也可以告别健康习惯,反而更须坚持和恪守3年“战疫”中形成的文明健康习惯。
“新十条”颁布,意味着中国抗疫进入对病毒全面反攻的新时期。但是,不查健康码并不代表疫情“万事大吉”,只是针对病毒变化推出了更科学更精准成本更低的对策。在强调每个人都是“健康第一责任人”和注重自主防护新形势下,3 年“战疫”形成的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多运动等标配习惯,就非但一样都不能告别,反而更须坚持和恪守。毕竟,疫情面前没有“豁免者”,保持业已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家庭和社会负责。
疫情变化和防疫对策调整期,往往也是误导信息流传高发期。近期“小道消息”满天飞,有的“现身说法”危言耸听,制造紧张气氛妖言惑众,后被证明是人为制造恐慌的假消息;有的煞有介事胡编乱造,抛出“吃药顺序图”“囤药清单”等蹭热点带节奏,扰乱视听误导公众,致使多地民众盲目买药囤药,造成药品脱销等乱象。
因此,个体只有保持3年来养成的相信权威、相信科学的理性思维习惯,才不会沦为被误导信息和谣言裹挟的盲从者,从而沦为被收割“韭菜”的冤大头。当前,国家卫健委会已要求基层备足药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等,各地也相继公布相关具体操作指南,张文宏等有公信力的专家,也给出了“得了新冠是否该去医院?如何判断是否高危?”等指南,这些才是值得信赖和据以操作的权威科学消息。
“新十条”绝不等于疫情防控“完全放开”,更非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其中不仅明确了对特殊人员和特定场所核酸检测阴性和查验健康码,以及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等要求,还对具备居家隔离条件对象明确了具体操作规范。此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要求:“卫生健康部门要制定抗原检测阳性结果报告相关规定。”等等。也就是说,落实“新十条”后,特定场所和相关人员该做核酸的还要做,该隔离的还要隔离,该报告的还要报告。对个体而言,既往形成的支持配合并严格遵守防疫规定的文明行为习惯,仍需一以贯之一丝不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位原副主任近日在专题报告中提到,不论政策以什么样形式进行调整,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加之,随着元旦和春节假期临近,人员大规模流动难以避免,医疗系统和脆弱人群可能将面临严峻考验。作为普遍个体,只要能居安思危恪守健康习惯,同时做好自己的“第一责任人”,就不怕防控和战胜不了已处强弩之末的病毒及其变种。
来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