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戏曲直播圈粉年轻一代,文化传承需探索“新路径”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编辑:刘昱 2023-09-11 22:07:45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30109154130.jpg

□梁宇飞(河西学院)

近日,00后汉调桄桄传承人李雅芝因为将戏曲唱进互联网平台直播间而受到广泛关注。回顾她的直播之路,从十多秒的短视频到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直播;从秀身段,耍剑花,挽枪花的“炫技”,到展示戏曲唱段,科普戏曲文化,越来越多的关注者通过她的直播感受到了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催生了许多年轻的“戏迷”。同时,“戏曲+直播”的呈现形式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扬,开拓了一条可借鉴的新路径。(9月11日 央视新闻)

随着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传播媒介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在非遗文化资源传承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相较于传统的会展渠道、书本知识普及等传统文化宣传方式。利用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借直播模式与短视频行业火热现状的“东风”推广戏曲,无疑可以做到与当下的互联网受众有效对接。

在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的当下,人们可能难以抽出时间亲临戏剧表演现场,但是可以借助自媒体平台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观赏。直播对于传统戏剧的传承者意味着舞台范围与表演形式的拓展,意味着观众席并不仅仅局限于戏台之前。借助视频平台,既满足了戏曲演员丰富表现形式,增加戏剧影响力的传承需求,也为受众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更多的关注者能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渠道了解戏曲,从而喜欢戏曲。

值得注意的是,传承一种剧种,保护一种艺术形式,不仅需要戏剧演员不懈努力地学习与推广,更需要相当数量的受众。一种戏曲形式能否被受众所喜欢,所接受,在历史长河中不至于被湮没,取决于其能否与时俱进,实现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应当明白,“戏迷”是需要培养的,爱好群体的形成也固非一日之功。让受众真正喜欢上一种剧目,需要加深他们对这一文化的了解,需要做好铺垫,需要培养一种情怀,一种共振。当下年轻受众群体多集中在自媒体平台,戏曲直播,是要让传统戏曲文化与年轻一代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戏曲融入到日常中“活起来”,可以感受,可以体味。同时,这种传播从形式上更加符合现代的传播语境,能够打破旧有“门槛”,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从而获得持续关注。

在戏曲文化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中,也不能忽视媒体语态年轻化的时代背景,要注重实施科学的,层层递进的传播策略。正如李雅芝的戏曲直播经历,前期先利用“炫技”“换装”等时兴视频形式“圈粉”,积累一定关注度之后才对戏曲进行深度呈现与展示。唯有在守住传统文化根脉的同时,让其跟得上时代步伐,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携手”,方能让戏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戏曲文化保护非朝夕之功,其间尚需不断地努力与探索,“直播+戏曲”的宣传手段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实现形式。拓宽传播路径,利用自媒体实现戏曲内容呈现,形式创新与受众统合,才能让戏曲这一文化精粹在当代中国找到适合她的位置。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3/55/130414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