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新疆大学)
“全职儿女”火了。据红星新闻报道,豆瓣小组"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已经有3291名成员。在"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的简介中写道:全职儿女,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指的是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生活,并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考公考研
对此,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新型啃老”,也有人认为这没什么不好,更像是一种“回家看看”。不可否认的是,“全职儿女”只是找到人生新方向的一种过渡,并不是要长期地“在家脱产”。但正是由于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才更需要思考“全职儿女”
首先要明白“全职儿女”很容易与社会一些信息渠道脱节,更难找到“职业目标”。在豆瓣小组“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的简介中明确写到: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考公考研
其次需要思考的是,在寻找职业目标或准备考公考研的过程中,“全职儿女”的身份真的能带来很多的正向反馈与激励吗?不论是寻找职业目标,还是准备考公考研,都需要有一个能给予正向能量的环境。如果是备考,图书馆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氛围。如果是寻求新的职业机会,在家坐以待毙也不是最优选择,逛一逛一些企业组织的社会活动或是家门口的写字楼也许能够获得一些机会、建议甚至成就感。与此相反的是,家中的氛围有时候更容易加深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即使父母很谅解也很支持,但在过渡期最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的肯定,父母的包容与善意甚至有可能加重一些愧疚感。
不难理解在现在高竞争、高压力的考公考研以及就业的环境中,在没有去向时有些难以鼓起勇气抬头看看身边的世界。这个时候就会需要找到一片安全的沙地,把头埋进去,而这片沙地就是我们的家。但再温暖安全的沙地也会有让人窒息的风险,把头埋久了也会需要抬头换气。拥有一两年的过渡期并不错误,但长期在家很容易让人与社会脱节。相比于“全职儿女”的方式,也许“全职考研考公”“全职职业规划”会更加合适。即使是脱产也可以选择主动出击,寻找志同道合的“考伴”、找到具有强学习氛围的环境,或是主动寻求更好的职业机会同时提升自己丰富履历。
“崎岖上轩昂,
来源:红网
作者:张弛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