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玉米地遭数百人哄抢?“法不责众”想法当休矣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刘昱 2023-10-15 18:26:37
时刻新闻
—分享—

□段官敬

近日,一段河南周口郸城县某玉米地疑似遭周边村民哄抢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据网信郸城消息,10月15日,郸城县农业农村局通报称,10月14日上午,上海兰桂骐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在郸城县租种的400亩玉米地进行机械收割时,有群众到已收割过的地块捡拾玉米。对于该事件,网友们议论纷纷:“刚开始是捡拾,但是后来变成了哄抢没有收割的玉米,收割机还在呢,还没走呢,一堆人冲过去。”“颗粒归仓,爱惜劳动成果,这本是难能可贵的美德,但是哄抢他人劳动成果已经违法了,败坏风气。(10月15日 每日经济新闻)

任何不劳而获、哄抢他人财物的做法,都触碰了法律底线,也给社会制造不稳定因素,会造成恶劣影响。不得不说,类似哄抢事件也并非一例,前不久某地音乐会同样遭受了类似盗窃事件。偶有发生的案例从侧面说明,推进基层法治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补齐法治宣传课势在必行。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法律是一把卡尺,任何人和单位违背法律原则和要求,做出任何伤害他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事,都与法治文明精神相悖,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也损毁了自身荣誉和名声。事实上,不乏少数人因人多跟风起哄,稀释了道德耻辱感,也降低了遵纪守法的敬畏感,自认为“他人能为皆可为”,殊不知“法无禁止才可为”,以致盲从跟风、盲目犯罪、触碰底线。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正是“法不责众”思想作祟,造成类似哄抢事件的偶有发生。

换而言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刹住哄抢类似事件不正之风,还得从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抓起。事实上,不乏少数地方或极个别边远地区,因群众接受教育水平不高、法治意识和观念不强,加上宣传教育力度不到位,群众对于法律认识处于朴素的道德观念层面,还未真正形成法治精神系统理念。尤其个别地方基层治理重视德治远大于法治,遇到集体哄抢事件容易被某种约定俗成、“人多即对”的思维惯性驱使。故此,坚持把法治建设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方能为打破“法不责众”思想提供良好环境与土壤。

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具体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有天性的荣辱观和道德观,从时有发生的哄抢事件来看,从侧面折射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社会现实。这既对各地抓好基层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各地领导者推进乡村振兴步伐提出更严标准,切实扛起抓好乡村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共同富裕发展重大使命。

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生活靠双手。当然,任何借口都不能成为违法的正当理由,否则实干创造的精神和劳动价值就会失去意义,继而吞噬社会安定繁荣基石。从这个角度出发,消除“法不责众”错误思想,还得紧握法律武器,彰显法治权威性和严肃性、战略性。对任何违法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惩、毫不留情,倒逼全社会每一个人坚守法律底线,坚持勤劳致富,坚信创造美好,在法律约束下幸福地追求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4/59/131599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