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翰林(重庆大学)
11月26日晚上9点,清华大学东北门外排起长队,学生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排队的情景,引得路人和网友都感到好奇,这么冷的天儿这是做什么?原来,他们正翘首等待着“鹅腿阿姨”的到来。最近,清华北大两所名校学生的争抢让“鹅腿阿姨”迅速火出圈,“清华北大鹅腿阿姨之争”一度登上热搜。(11月27日《楚天都市报》)
在寒冷的冬夜里,没能等来烤鹅腿的两校学子只能拿起手机,在社交平台上倾诉自己的破防瞬间。鹅腿阿姨因此爆红网络,几十个鹅腿群频频爆单,准备再多的烤鹅腿也会被一扫而空。面对悻悻而归的学生,人民大学果断出手,宣布将在食堂开售烤鹅腿。此举不仅抓住了学生的胃,更赢得了学生的心。
为什么学生会热烈追捧“烤鹅阿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没有什么选择。据学生反映,学校及学校周边的宵夜太少,品种也很单一。“要么就去校外吃海底捞、麦当劳,要么就是去食堂买个煎饼,去便利店买个关东煮。现做的小吃太少了。”而曾经红火的“三轮流动小吃摊”又在一轮轮的整治中被迫外迁,很多商家受不了过长的销售距离,也选择了离开,宵夜的供给和多样性由此大为减少,难得坚持下来的“烤鹅阿姨”成了学生们“最后的念想”。
还好,学生们等来了宵夜选择的触底反弹。等不来鹅腿阿姨的人大学子,有了食堂里的新选择。比起流动摊点,食堂在校内覆盖更广,集中采购,现做堂食,能够让更多学生吃上更热乎的鹅腿。但这并不是食堂改进的终点——增设夜间档口、延长营业时间、增加小吃选择都应该提上日程。除此之外,食堂与学生之间也要加强沟通。食堂应让投诉反馈机制活起来,掌握学生的需求动向,并针对性地做出改进。除了正式渠道外,学生们也可以通过非正式渠道达到目的。与档口工作人员直接交流对菜品的建议,鼓励他们行使经营自主权,都能从小处改善就餐体验,积少成多,食堂的产品和服务就能逐步进步。
除去校内食堂的改进,校外个体户的命运也该得到重视。鹅腿阿姨爆火,周边食堂纷纷跟进,又可能造成一波产能过剩,影响到阿姨的生计。一方面,高校可以考虑将鹅腿阿姨吸纳为食堂员工,让其在明亮宽敞的食堂内制作、售卖鹅腿,而不是在冬日的北京城里奔忙。另一方面,食堂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学生仍会寻求校外就餐选择。高校应该反思,曾经造成“美食荒漠”的,对校外流动小吃摊的治理是否过于“一刀切”?是否能在在校外的部分区域,开设摆摊点,让个体户放心经营?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高校的管理智慧,更考验着其“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学生的“鹅腿梦”,阿姨的“乐业梦”,这些或大或小的梦想,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都值得被看见,被实现。有爱的高校,能从鹅腿中透视背后的矛盾,从而关照各方利益,凝聚各方力量,促成最有爱的结果——学生吃好宵夜,食堂勤于改进,阿姨们不再奔波。
来源:红网
作者:蒋翰林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