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24个中国记者节:用笔尖记录温情,在新时代砥砺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王梦颖 编辑:钟星月 2023-11-07 19:47:53
时刻新闻
—分享—

第九届评论之星.jpg

□王梦颖(山西财经大学)

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作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记者这个职业,自诞生之初起便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任务。而在11月8日,我们也即将迎来第24个记者节。在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庆贺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如今的新闻行业存在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也对记者们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几个字虽然不多,却深植于每个记者心间。在过去,交通和网络并不发达,记者报道一篇新闻可能需要长途跋涉,付出极大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得到一条新闻线索。然而,在信息滞后、采访受挫、强权威胁等各种条件都不便利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能看到许多出彩的报道。驻外记者刘骁骞只身潜入贫民窟,面对穷凶极恶的毒贩,淡定询问对方的童年梦想;揭黑记者王克勤,一生都在与黑暗势力斗争,即使面对性命恐吓的危险,也要挖出事情真相;暗访记者崔松旺,乔装打扮成流浪汉,深入黑砖窑搜集证据,被困奴工们终于重见天日。许许多多奋战在一线的记者们,他们无疑都背负着新闻的理想与抱负,用笔尖记录温情的同时,也充当着正义使者,揭开了世间的罪与恶。

而在这个科学技术和网络媒体都十分发达的时代,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机器人写稿都已经出现,社会还需要记者吗?”诚然,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AI,普通群众也可以成为记录者,或许只需要一部手机、一部电脑即可,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现代媒体市场环境下,资本和非专业媒体入驻,在多元化立体化传播生态形成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虚假信息。这些信息未经专业人士辨别便流入市场、快速扩散,极易造成社会恐慌,也严重危害了公众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种种假新闻的泛滥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新闻工作者的初心。

对记者而言,初心意味着对职责使命的坚守,也意味着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自觉。简单的数据新闻当然可以被AI取代,然而它始终只是对于浅层数据和信息的陈述和披露,缺少深度挖掘的过程。更有质量、更有深度的报道还是要依靠记者的“四力”和发人深省的笔触来实现。当代技术的革新、理念的升级都成为现代媒体记者工作的“利器”,但要想正确掌握这一“利器”,充分发挥其作用,势必要具备极高的综合素养。

在第二十四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愿每个记者都能坚守自己的初心,做好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在新时代砥砺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王梦颖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5/99/132381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