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赣剧艺术鉴赏》成网红课:在于打破传统课堂模式的束缚

来源:红网 作者:池淑雅 编辑:张瑜 2024-03-26 15:25:10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池淑雅(复旦大学)

近日,南昌大学《赣剧艺术鉴赏》课程走红,不少同学将其课程部分内容拍摄发布到网上后,收获了广大网友的点赞与关注。此课程的任课老师陈俐以独特的授课方式,把讲台变成舞台,轻扬水袖,宛若游龙,改变了此前侧重讲稿的形式,课程也由冷门课变成了网红课,“一座难求”。在这样火爆课程的背后,不仅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反映了大学课堂不断的创新。

陈老师的课程之所以如此火热,正是因为她打破了传统课堂模式的束缚,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让学生亲自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像陈老师开设《赣剧艺术鉴赏》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华东理工大学“美食与生活”“园艺与生活”两门教育劳动课一上线,就被同学们“秒杀”。这两门课将大学课堂“搬”到实践基地,丰富了大学教育的形式,拓展了大学教育的内容;复旦大学的“复旦通识·中国故事”系列,好评率超过95%,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

其实,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这些成功的大学课堂都体现了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人才的培养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沃土,大学课堂更是传播知识与交流思想的圣地。好的大学课堂应该是诸多思想的相互碰撞,知识的传输与反馈。如果课堂上仅仅是老师的“一言堂”或者是老师的“独角戏”,那么显然大学教育的效果也是达不到的。试想一下,课件在一页一页的播放着,而学生却在下面低头玩手机,来上课也只是为了完成学分要求,这样的大学教育也是不成功的,同时这种现象也凸显了创新传统大学课堂模式的重要性。

此前,清华大学教授甘阳也提到,“现在大学越来越像工厂,院系像生产车间”。诚然,甘阳教授的话也提醒了我们对于大学教育进行反思。“工厂流水线式”培养出的人才显然不能符合新时代人才的需求。“生产车间”里面的学生也只是疲于完成获得学位资格证的要求。如果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不妨从大学课堂形式上先进行改变与创新,内容上与时俱进,少些“水课”,多些“金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学课堂的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毫无疑问,大学课堂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关注多元化和个性化、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更好地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的培养。

来源:红网

作者:池淑雅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7/60/1367347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