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成都迪士尼”事件背后:应对网络热梗保持理性判断

来源:红网 作者:周缘清 编辑:张瑜 2024-04-13 17:21:56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周缘清 (长沙理工大学)

最近,一个名为“成都迪士尼”的热搜词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迪士尼乐园。2024年3月,一位四川说唱歌手“诺米”创作了一首《谢天谢地》,该歌的mv拍摄地,正是现在已经成为“成都迪士尼”的玉林七巷小区。在歌词中,歌手“诺米”反复唱着“谢帝,谢帝,我要DISS你”,被网友调侃成“谢帝,谢帝,我要迪士尼”,该“谐音梗”很快使该小区的健身器材成为了众多年轻人最新的“打卡点”。

“中国有三座迪士尼,一座在香港,一座在上海,还有一座在成都。”很快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成都迪士尼”爆火的这一现象也揭示了网络时代的一个特征: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可能成为点燃网络狂欢的火花。“成都迪士尼”这一网络热梗的走红,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性。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使得任何一个有趣新颖的点子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但由于这种非常迅速的传播速度,也使得网络热梗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于是在互联网的浪潮中,热梗如潮水般涨落,来得快去得也快。

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热梗的传播是有一定的益处所在。在传播过程中,这些热梗往往能够塑造一个现象级网红打卡地的形成,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例如,哈尔滨的“南方小土豆”和甘肃天水的“痛苦面具”等热梗,迅速带火了哈尔滨和甘肃,促进人们了解这两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助力。

然而,网络热梗的滥用也带来了“泛娱乐化”的后果,甚至可能导致“文字失语”和“语言暴力”。有些网络热梗在诞生之初可能只是一种情绪表达,成为了一些低俗、媚俗的网络烂梗。这些“烂梗”不仅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也极其容易引发语言暴力,伤害到他人感情甚至名誉尊严。比如哈尔滨的“南方小土豆”,原本只是北方人对南方人一种友好的调侃,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变质,有些南方地区的人觉得这种称呼是一种冒犯和歧视。同时一些网络热梗引起人们不适宜地模仿打卡,也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负面影响。就像“成都迪士尼”在网络上的爆火,引得众多年轻人纷纷前去模仿,但过多的游客造访、打卡甚至高呼“我要diss你”也打扰了玉林七巷小区居民的正常休息,给小区管理带去了多余的负担。

“成都迪士尼”的走红以及随后引发的连锁反应,无疑揭示了网络热梗的强大力量。然而,这种力量也并非无所不能。网络热梗的生命周期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具有实质性内容、有深度的网络热梗才能持久地吸引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应该在享受网络热梗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要避免被过度娱乐所迷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既要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和乐趣,也要保持理性和警惕,避免陷入过度娱乐的陷阱。我们需要认识到,网络热梗只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其质量和深度才是决定其持久影响力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那些有内容深度的网络热梗的传播,同时抵制那些低俗、媚俗的网络烂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热梗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周缘清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57/137283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