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自动扶梯“吃人”事件:警惕受害者有罪论带偏追责视线

来源:红网 作者:赵雪 编辑:张瑜 2024-04-08 17:41:40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png

□赵雪(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一超市内发生电梯绞人事件,受害者至今仍躺在重症监护室,面临着截肢的风险。然而,在这起悲剧之后,一些网友的言论却让人感到心寒。有网友责怪受害者走路时不看路,甚至质疑其是否在行走时分心看手机。这样的指责冷血地将矛头指向了无辜的受害者,偏离了公共安全问题的追责视线。

据央视网报道,视频显示 ,该受害女性在上扶梯时,并没有玩手机等行为,但对她的批评和指责仍然甚嚣尘上。审视社会中的种种案例,不难发现,类似的论调无处不在:当女性遭受性侵时,有人指责她穿着过于暴露;面对抑郁症的孩子,有人归咎于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当一个人被骗时,又有人嘲笑他太过天真。这些社会讨论都有着同样的基调,“如果你不……,怎么会……”,却偏偏对复杂的外因视而不见。

社会心理学上用“公正世界信念”来解释指责受害者的动机。人们之所以去责备受害者,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只要“我”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就可以相信那些厄运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就可以保有基本的安全感和控制感。而当一旦意外发生,“公正世界信念”的持有者就往往会倒推因果:既然世界是公正的,那么一个人如果遭遇了不好的事情,他一定是做了一些招致意外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这样的归因偏见,使得“公正世界信念”永远不会遭到破坏,也成功地把自己与这件事割裂开来了。只要“坏事”的发生是与受害者的特征和行为挂上钩,这就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同情归同情,本质上和“我”无关。

这种论调错误地预设了受害者应具备预测并规避事故的能力。实际上,每个人在面对未知的风险时都显得无比脆弱。事故的本质恰恰在于其不可预测性,否则便不能称之为“意外”。倘若我们将所有的负面事件都归咎于个体原因,认为遭遇安全问题仅仅是个人对安全的忽视,而不去追究真正的责任者,“公正世界信念”会遭到越来越频繁的破坏。

这种错误的归因方式通过随意的网络评论表达出来,还对受害者造成了二次伤害,成为网络暴力的温床。在此案件中,受害者的家人在承受巨大悲痛的同时,还要花时间和精力“自证清白”。

因此,在本次电梯事件中,更应该关注的是公共安全责任的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电梯等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相关规定,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而继续使用的,要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并作罚款处理。另外,根据《民法典》,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公共讨论应该追问是,超市是否有定期进行扶梯安全检修?发生安全问题时,有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措施?商场是否配备了足够的安保巡逻人员?

事实上,无论乘客乘坐电梯时是否玩手机,对于事故责任的划分都没有影响。在意外面前,我们应该以更加理性和人性化的态度去看待,而不是让“受害者有罪论”占据上风。公众讨论应当聚焦于公共安全问题,而不是对受害者进行无端的指责和攻击。

来源:红网

作者:赵雪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90/137116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