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许蒙(湖南科技学院)
据媒体报道,5月2日,山东淄博国艺馆文化艺术馆内,一小孩打碎了一个标价116000元的华光陶瓷花瓶。相关负责人表示:瓶子碎了确实可惜,但孩子确实不是故意的,没碰着孩子就是万幸了,全额免赔。
事件的本身或许只是个意外,但艺术馆的回应——全额免赔,却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部分网友认为,博物馆花瓶摆放方式不当,未能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因此博物馆自身本就当承担责任。这一观点着实令人心寒。
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的主要场所,确实有责任确保展品的安全。然而,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博物馆的摆放方式,似乎有些过于苛责。博物馆的展览目的是为了让公众欣赏和了解艺术品,博物馆已经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和安排工作人员现场管理等。在人流如织的假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防范,这并非博物馆的过失。
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博物馆,实际上是对家长监护责任的忽视。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应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博物馆作为公共场所,有义务保障参观者的安全,但同时,观众也有责任遵守相关规定。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有责任在公共场所看管好自己的孩子,教育他们尊重公共财物和他人的权益。在此次事件中,如果家长能够更加留心孩子的行为,或许这起悲剧就可以避免。将责任全部推给博物馆,无疑是对家长监护责任的推卸。
“走路摔跤,还要怪路在脚下”,折射出一些人责任意识的缺失。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人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事故,却将责任推给他人;有人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而失败,却抱怨社会不公。这种心态有失偏颇,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社会风气恶化。
总之,虽然博物馆在摆放方式上或许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责任完全推给博物馆。家长和社会应当共同肩负起教育责任,培养孩子的公共道德和责任意识。花瓶已碎,但我们的责任意识不可“碎”。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度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公民,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来源:红网
作者:戴许蒙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