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学生救人被质疑无证?生命面前少一点“唯证论”

来源:红网 作者:舒东旭 编辑:刘经纶 2025-07-28 19:05:18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舒东旭(湖南大学)

7月24日,一篇“航班上突发!武大医学生出手”的文章,让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4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孙毅杰进入公众视野,7月27日,孙毅杰在腾讯新闻“热问”发声,详细梳理了7月19日由湖北武汉飞往新疆阿克苏航班上的救助经过。一些网友称赞其临危不乱,思路清晰,也有一些网友质疑其没有执业资格,操作风险极高。根据新京报7月28日报道,孙毅杰表示,他建议乘客低流量吸氧、平卧的操作是基本急救常识,不涉及处方权,知道行医边界在哪里。

飞机落地还有1个小时,客舱广播紧急寻求医务人员,虽然只是大二的学生,孙毅杰依然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且最后患者情况好转,实在应该给这位医者仁心的学生点赞,但是他的大二学生身份被爆出后,引得一批网友对于他“无证”行医的质疑,不乏“救坏了算谁的”的疑问,在笔者看来,一句“关键时候出手的人,不该被骂”可以驳斥这些指责。

对于孙毅杰的质疑,无非来源于“是否有证”,更深入一点,合不合法?出了问题怎么办?

对于见义勇为的类似行为,民法典早有规定,第184条构成此次事件的核心法律依据,其免责要件包含三个关键维度:首先是自愿性,作为乘客,孙毅杰主动施救;其次是紧急性,飞机落地还需1个小时,无法获得专业医疗支持;三是行为合理性,孙毅杰仅仅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措施。毫无疑问,医疗行为有其专业性和风险性,保障患者安全是第一要务。正是为此,我们对于医疗行业的准入设置严格的门槛。然而,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能有医生在身边,在性命攸关之时,将“行医资格”视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甚至将其凌驾于生命之上,未免过于僵化,陷入了“唯证论”的泥潭。

“唯证论”强调形式上的合法性,忽视事件的本质和救助的急迫性。严格的行医执照制度能够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医疗秩序。但当硬性条文与人性本能发生冲突时,我们更应该审视,证件齐全和个体生命孰轻孰重?

“有人摔倒,扶不扶?”这是几年前的话题了,但在今天仍然难以讨论出结果,无非是人们都不希望被“赖上”,大二学生孙毅杰在飞机上救人的行为,是另一个领域的“扶不扶”,他选择了伸出援手。孙毅杰面对突发情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需要的人,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这一行为,是本能的反应,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责任的担当。

“孙毅杰飞机救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救助案例,更要引发我们对社会价值观、法律体系以及人文关怀的深刻思考。对于类似的事件,我们应该以更理性的态度去理解。不能将“行医资格”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应该看到事件背后的善良和勇气。须知救命如救火,在生命攸关之时,我们需要挺身而出的人,他们的存在,将可以为社会筑起一道生命安全的防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舒东旭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62/151616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