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子“扫荡”爱心冰箱,城市文明该如何自处?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高 编辑:吴海刚 2025-07-20 14:22:42
时刻新闻
—分享—

□王志高

据上游新闻,7月19日,杭州临安区一台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饮水的爱心冰箱,遭遇一名代驾男子连续多日超额取水并挑衅监控的事件。这台运行三年的“城市温度计”,正在测量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底线。

爱心冰箱设立的初衷,是让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在酷暑中能喝上一口清凉。这个小小的善举,本应是城市文明最动人的注脚。但当有人把“免费”当作“无限量供应”,把“爱心”视为“羊毛”的机会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总有人要把好事变成坏事?

从共享单车被私锁,到爱心餐被倒卖,再到如今的“爱心水被进货”,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一个共同的社会心理:公共资源不占白不占。这种心态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部分人文明素养的缺失。更令人担忧的是,当这种“小恶”被纵容,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最终导致整个公益生态的崩塌。

面对这种情况,单纯依靠道德谴责显然不够。我们需要构建更完善的制度防护网:一是技术防护。可以借鉴共享单车的管理模式,采用扫码取水、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既保证便利性又避免滥用。二是信用约束。将违规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与各类服务平台的数据打通,让不文明行为付出相应代价。三是社会监督。建立“善意守护者”志愿者队伍,既监督取用行为,也传播公益理念。

但制度约束只是治标之策。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培育现代公民的公共意识。通过严厉的罚款制度培养公民习惯,再逐步转化为自觉行为。我们的爱心项目也可以采取类似路径:先立规矩,再养习惯,最终形成文明自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起事件中,管理方表现出的克制与宽容同样可贵。他们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希望通过教育感化。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善意的韧性,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在维护规则的同时,也要给犯错者改过的机会。

杭州爱心冰箱的故事,其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寓言。它提醒我们:一个城市的温度,不仅在于有多少善举,更在于如何守护这些善举不被辜负。当每个人都学会对公共资源保持敬畏,当“占便宜”的心理被“共维护”的意识取代,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称得上文明。

说到底,爱心冰箱里的水会喝完,但一个城市的善意不该被透支。守护这份善意,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担当。因为文明从来不是别人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高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64/1514060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