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禁令之下,奥赛何以借壳重生?

来源:红网 作者:高家千 编辑:刘经纶 2025-07-23 17:39:24
时刻新闻
—分享—

□高家千

7月盛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室内,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格外清晰。近千名中小学生在“希望少年”活动答题纸上演算着。而这场活动的真身,正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取缔的“希望杯”奥数竞赛。

明明禁令高悬,“双减”落地多年,奥赛仍能借壳重生?我们不能总把“锅”甩给监管不严,根源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引发的集体博弈。资源稀缺导致升学竞争白热化时,社会往往倾向于用可量化的简单标准筛选人才,这就使得央视新闻2024年曝光的现象更显刺眼:小升初掐尖,全国各地惊人一致,都首先看奥数成绩。这种“掐尖”逻辑迫使家长将孩子推进赛场——就像影院中前排观众站起,后排只能跟着踮脚,最终无人能安坐。从201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算起来,十多年过去,很多地方的认知仍困在“奥数=升学”的单一轨道上。

破解困局需要双轨并进。在评价机制改革层面,杭州凤凰小学通过“梧桐云”平台,将综合评价过程升级为云端成长互动记录,平台“成绩、成习、成就、成像”4C成长模块的各项数据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提供,这些动态生成的多维数据正逐步成为升学参考,替代了单一的奥数成绩衡量。这项综合评价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也成功入选教育部11个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其改革的意义向我们揭示了,学生的成长是多维、动态的,而非“奥数成绩”可衡量。

技术监管也需升级。针对当前线上报名、跨区域组赛等规避手段,可以借鉴金融领域“区块链+监管”经验,建立竞赛全流程电子追踪系统,使变装竞赛无处遁形。浙江依托“教育大脑”工程,建设“浙里培训”数字化监管平台,使得这类“变装戏法”无处躲藏,提升了全省校外培训机构的数字化监管水平。

这些探索共同指向教育改革的方向:“要从解题能力向解决问题能力转型。”当下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打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当我们不再追问“如何禁止竞赛”,转而探索“怎样定义优秀”,当更多学校像北京十一学校顺义学校那样开设108门选修课供学生发展特长——当多样化成长路径被打通,家长自然不必扎堆奥数赛道——奥数证书终将回归兴趣的本义。

教育的本质从来都是“培养人”“成就人”,而不是“筛选人”。那位在考场沮丧于“没做完题”的孩子,或许能在创客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当评价体系不再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所有人生,奥赛变装的闹剧自会失去舞台。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高家千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67/151497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