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随新
一群人拿着表格,围着环卫工打分。这场景乍看像考场,细品却透着荒诞。近日,石家庄德明古镇景区这一幕,镜头里几位持表者围成圈,对着躬身清扫的环卫工指指点点,活像给庄稼估产的老农。这场“考场如秀场”的戏码,戳中了基层对形式主义考核的集体痛感——当管理者把表格当圣旨、拿考核作秀场,这样的“工作留痕”留的究竟是实绩还是笑话?
表格堆不出整洁度,考核考不出真民生。考核本是提升质量、激励员工的手段,不该是彰显权力的表演。通报说这是“展示岗位技能”,可老百姓要的从不是表演出来的干净,而是365天不打烊的整洁。考核环卫工,重点该是“地上干不干净”,而非“表格填没填满”。偏有些管理者迷信考核“表格”,更把考核搞成“剧场化”——环卫工在众目睽睽下“展示技能”,难免给人刻意表演的感觉。这种把劳动者当展品的做派,暴露的是权力傲慢:办公室里想出来的“创新”,往往成了一线的负担。
官僚主义的倾向,最易在表格里变异滋生。从“痕迹管理”异化为“痕迹主义”,从“考核激励”演变成“考核折腾”,早有苗头。病根在于部分管理者错位的政绩观:重表格数据轻实际成效,把填好表格当全部工作,至于街道是否真干净、服务是否真提升,反倒成了次要。管理不是做数学题,哪能靠几个数字概括复杂劳动?环卫工清晨的汗水、游客丢垃圾的惯性、季节带来的清扫难度——这些哪是表格能量化的?把活生生的人变成冷冰冰的数据,不是科学管理,是管理者的“工作惰性”。当考核标准是表格完成度而非群众满意度,这样的“官僚主义并发症”,必须下猛药。“表格病”的危害是不言自明的。考核者忙着填表打分,没精力关注实际问题,效率低了;环卫工觉得付出不被认可,热情减了。长此以往,团队散了,最终损害的是景区发展和服务质量。
要治好官僚主义的“表格病”,得用“手术刀”,更要换“指挥棒”。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早说了,不把是否开会发文、拍照留痕、制作学习笔记等作为评判工作优劣的标准。景区说要“修改考核细则”,但根子不在表格怎么填,而在眼睛往哪看——是盯领导清单还是群众需求?是求镜头光鲜还是长久洁净?答案不言自明。当年焦裕禄在兰考治沙,靠的是走遍120多个村庄的“铁脚板”,不是坐办公室画表格;凭的是“不治服风沙决不离开”的担当,而非考核表里的数字。真正的政绩不在纸上,在脚下;不在镜头里,在心头。
破除考核迷思,终究要回归“人”的价值。景区说要“更人性化”,这话在点上。管人先懂人,考核先暖心。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见警卫员扫地扬尘,不扣分罚款,而是亲手示范“洒水扫地”;谷文昌在东山治沙,带着干群一起栽树,汗流在一处,心就贴在一处。这些老传统提醒我们:与其搞花架子考核,不如抄起扫把和工人一起干半小时。脚底沾泥,心里才有数。去年一些地区让环卫工人给管理部门“反向考核”,群众满意度反倒升了。这说明:把考核权交给服务对象,让被考核者挺直腰杆,才能打破“上面瞎指挥,下面乱应付”的循环。就像老话说的:“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城市干不干净,游客最有发言权;工作到不到位,一线劳动者最清楚。
环卫工是城市“美容师”,不是管理“展示品”。根治“表格病”,得下两剂药:一剂叫“实事求是”,让考核指标从泥土里长出来;一剂叫“将心比心”,让管理温度从人心里发出来。等管理者能说清“这片落叶该几分”,形式主义的戏码就该散场了。毕竟,真正的干净不在表格上,在老百姓眼睛里。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邓随新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