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铁“去泡面化”不是做减法,而是服务升级

来源:红网 作者:秦明石 编辑:刘经纶 2025-08-15 18:30:18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秦明石(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广州东站全面下架站内商店泡面这一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原本摆满泡面的货架如今被捞面、拌面取而代之,当记者试图携带自带泡面借用站内便利店开水冲泡时,也被委婉拒绝。(8月14日 《南方都市报》)

广州东站方面回应称,因目前开行的均为动车组列车,依据国铁集团相关规定,泡面被认定为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故而车站不再售卖,但旅客仍可自行携带。

广州东站的举措有其合理性。动车组列车车厢相对密闭,空气流通性不如传统列车 。泡面的气味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快速消散,长时间乘车的旅客难免会受到泡面气味干扰,影响旅途体验。而且,泡面食用后产生的汤汁和残渣若处理不当,也确实会给列车清洁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不利于维持车厢内整洁的卫生环境。

“去泡面化”同时也推动着高铁餐饮供给服务从“单一”走向“多元”。东站并非简单取消速食选项,而是用捞面、拌面等替代食品填补供给空白——这类食品多为干拌形式,气味更清淡,且在营养搭配、口感层次上优于传统泡面,能满足旅客对“吃得更健康”的需求。长期以来,高铁餐饮因“选择少、性价比低”受诟病,此次“去泡面化”恰是倒逼餐饮服务升级的契机。

“去泡面化”的意义,在于为高铁服务标准化提供可借鉴的细节样本。国铁集团将泡面列为“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广州东站率先落实这一规范,并非孤立的管理行为,而是对高铁服务标准的细化落地。随着高铁成为大众出行的主流选择,旅客对服务的需求已从“能走”升级为“走好”,从“有得吃”升级为“吃得好、吃得舒服”。

当然,服务升级需兼顾不同群体需求。目前仍有部分旅客依赖泡面的“平价、便捷”,车站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比如在站内设置平价餐饮指引,帮助旅客快速找到替代选择;针对携带自带食品的旅客,车站可在候车区合理设置饮水点,满足旅客基本需求。服务的升级,不是高高在上地剔除所谓“低端”选项,而是应在追求更优环境的同时,以智慧确保配套措施跟上,尊重每一名旅客的多元需求与尊严。

广州东站的“去泡面化”,是高铁服务迭代的缩影:它不再局限于“解决有无”,而是聚焦“提升品质”;不再满足于“被动响应”,而是主动破解痛点。这样的“小调整”,积累成“大提升”,这才是高铁服务提质增效的核心要义。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秦明石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59/152043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