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核不应沦为“围观秀”

来源:红网 作者:刘庠垄 编辑:刘经纶 2025-08-15 19:10:38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刘庠垄(湘南学院)

近日,河北石家庄德明古镇一环卫工拉着一车垃圾桶擦拭,一群工作人员手拿表格在一旁围观,景区回应:在考核打分,若不合格会处罚,考核人员看着散漫,观感确实不好。(8月14日 海报新闻)

考核人员散漫的姿态与环卫工的辛劳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考核方式的深层问题。考核本无对错,但方式方法的选择,往往决定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是沦为形式主义的“表演”。

考核的本质是通过评价机制提升工作质量,这一点无可厚非。德明古镇每月定期考核,旨在确保景区环境卫生达标,初衷值得肯定。然而,当考核演变为一群人拿着表格围观一名环卫工干活,甚至有人闲聊、刷手机时,考核的初衷便被扭曲了。这种“一人干活、多人围观”的场景,不仅让被考核者感到压力和不被尊重,也让公众对考核的严肃性产生质疑。

从管理学角度看,考核的核心是“以评促优”,而非“以评施压”。环卫工在众目睽睽下工作,可能因紧张而影响正常发挥,导致考核结果失真。更重要的是,考核人员的散漫态度传递出对劳动者的漠视,这种观感上的不适,比考核本身更伤害景区的形象。

这场风波折射出一些单位在管理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考核本应是提升服务的工具,却异化为“做给别人看”的表演。考核人员拿着表格站在一旁,看似在认真工作,实则可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并未真正关注环卫工的工作质量。这种形式主义的考核,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会让一线员工对考核制度产生抵触情绪。

针对此次事件,景区已承诺改进考核方式,这是值得肯定的第一步。但如何让改进落到实处,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回归考核本质,注重实效。考核应聚焦服务质量的提升,而非形式上的“打卡”。例如,可以通过日常巡查、游客反馈等方式进行动态评估,减少对现场集中考核的依赖;

二是尊重劳动者,体现人文关怀。考核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被考核者的感受。例如,采用错峰考核、分组考核等方式,避免在工作高峰期进行集中考核,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干扰;

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增强考核结果的公信力。为避免“自己考核自己”的弊端,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例如,锦州中院在处理行政纠纷时,通过第三方评估确保公平公正,这一做法值得景区参考。景区可以委托专业的服务质量评估机构,定期对环卫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向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这种方式既能提升考核的透明度,也能减少内部考核可能存在的主观偏差;

四是建立反馈机制,促进双向沟通。考核不应是单向的“评判”,而应是双向的沟通。景区可以定期组织环卫工与管理人员的座谈会,听取一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优化考核标准和流程。同时,对于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员工,并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其改进工作。

德明古镇的这场考核风波,为公共服务行业敲响了警钟。考核不是“围观秀”,更不是“权力展示”,而是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员工成长的工具。景区的回应表明,他们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但改进的关键在于落实。从“一人干活、多人围观”到“科学考核、人文关怀”,需要管理者转变思维,从形式主义的窠臼中走出来,真正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以劳动者的尊严为出发点。

考核的温度,往往决定了管理的高度。当考核不再是冷冰冰的“打分表”,而是成为提升服务、关怀员工的纽带,我们的公共空间才能少一些尴尬的“表演”,多一些温暖的互动。愿这场风波成为一个契机,推动更多单位反思考核的本质,让考核真正成为促进发展的动力,而非制造矛盾的源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刘庠垄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59/152045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