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美慧(南昌大学)
近日,腾讯一名HR因应聘者身份争议被开除的消息引发热议。事情源于一名求职者向腾讯一项目组投递简历时,提及自己运营的名为“周阴婷”的女性情感博主账号。但HR核查后发现,该账号实际运营者为男性,且长期发布挑动性别对立的争议内容。
随后,该HR在招聘平台的沟通中直接指出问题,批评对方“男扮女装运营账号,污染舆论环境”。不料,应聘者却将聊天记录截图发布到“周阴婷”账号,煽动粉丝对HR进行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涉事HR最终被腾讯开除。
这一处理结果成为网友们热议的焦点问题。在不少人看来,HR的做法虽直接却是充满正义感的“见义勇为的行为”,同时也坚守了职业底线,履行了职责,帮助公司过滤掉价值观不合的人,避免后续给公司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气愤地批评腾讯的开除之举,并质疑背后的价值取向。
不过,仍有一部分网友认为涉事HR拒绝该应聘者的方式有失妥当,缺乏作为一个HR应有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操守,有损公司的形象,故评价腾讯公司开除涉事HR为合理之举。
对此,腾讯回应称:该HR实为实习生非正式员工,公司作出提前结束其实习的决定完全基于维护规则,不涉及对个人立场的任何评判。
综合网友们的评论与公司的回应来看,这件事的核心争议似乎落在了涉事HR在招聘中对候选人争议行为的反应是否违背职业规范,是否给公司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
当舆论争议的矛头都直指涉事HR,却忽视了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是该应聘者先未正视自身账号存在长期挑动性别对立的争议性,反而未经当事人许可,直接将私人沟通记录公之于众,并且未对当事人的信息打码处理,刻意引导粉丝对HR进行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将小分歧不断放大,以此博取眼球。应聘者这种行为早已超出正常争议范畴,变成了利用流量优势发起的恶意攻击。这既突破了人际交往的底线,也破坏了网络空间的公序良俗。
因此,比起纠结HR的沟通是否绝对“专业”,更该被聚焦和谴责的,是求职者这种以网暴为武器、靠制造对立博眼球的操作。毕竟,职场沟通的尺度可以探讨,但用舆论网暴他人、污染网络环境的行为,才是更值得公众警惕和反对的核心问题。
“玩流量不是这么个玩法,这是纯纯在污染我们的舆论环境。”该HR的言论虽然确实有些冲动,但话里的指向却没有跑偏。“周阴婷”这个账号,长期披着“女性情感”的外衣,通过发布争议甚至偏激的言论,刻意挑起性别对立,将正常的观点分歧放大成“非黑即白”的对立,让本可通过理性交流相互理解的群体陷入对立情绪的漩涡。这种行为不仅会带坏整个网络空间的风气,更会不断地挤压网络表达的理性空间,不利于健康舆论生态的构建。
说到底,流量本身不是原罪,但通过制造对立、伤害他人来博取流量,就是对规则的漠视,对公共利益的践踏。这种“流量至上”的歪路,既走不远,更不该被纵容。
总而言之,比起纠结职场沟通的分寸,守住抵制网暴与人肉搜索的底线,让网络回归理性,才是此次事件中更加关键的问题。若放任流量凌驾于底线之上,任由这样恶意煽动对立的言论蔓延,最终受损的,将是我们每一个人。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谢美慧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