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老师转岗教高中,硬调配不如软着陆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吴海刚 2025-08-23 15:11:23
时刻新闻
—分享—

□梁勇

近日,“生源少了小学老师去教高中了”引发网友热议。据报道,在山东省临沂市下属区县,有老师面临跨学段任教的局面,离开自己所在的小学或初中,前往高中教书。因为压力大、待遇降低,一些老师不愿意去高中。当地教育和体育局工作人员证实,确有小学老师前往高中任教,但“他们都有高中教师资格证。”(8月22日 极目新闻)

山东临沂“小学老师教高中”的争议,揭示了生源波动下教师资源配置的深层难题。简单的行政命令式“硬调配”虽能快速填补岗位空缺,却可能牺牲教育质量和教师权益。破解这一难题,必须聚焦教师专业发展,采取更加精细、多元且富有人文关怀的“软着陆”策略。

下沉一批,拓展幼小衔接新空间。小学教师尤其低年级教师,熟悉儿童心理和行为习惯,经过系统培训后,是幼儿园优质的师资补充。此举并非“降格”,而是打通“幼小衔接”的关键一环,能让学前教育更加科学规范。

选调一批,优化初高中师资储备库。对于学科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在尊重其意愿基础上,通过考核,选调进入初中任教是更为合理的路径。

深造一批,开辟学历提升新路径。鼓励并支持有潜力和意愿的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其未来担任更高学段教学或成为学科带头人储备力量。政府和教育部门可提供奖学金、学费补贴等政策支持。

“回炉”一批,激活专业发展新动能。对暂时无法转型的教师,组织其回到师范院校或教师发展中心进行“回炉”培训,实现其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拓展,为未来的教学岗位或转向教育管理、教研岗位做好准备。

“消化”一批,拥抱小班教学新常态。小学生源减少,恰是教育提质增效、推行“小班化教学”的黄金机遇。通过降低师生比,学校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这自然“消化”了富余师资,并将富余转化为提升教育质量的“优势”。同时,可增设专职的班主任、心理辅导员、课后服务导师等岗位,使教师分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

“小学老师教高中”的议题,其核心并非该不该流动,而是如何科学、有序、合理地流动。绝不能止于“哪里缺人补哪里”“持证即可”的简单思维。同时政策推行必须尊重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报道中教师提及的收入落差、工作量与压力激增等问题,是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与队伍稳定性的现实因素。“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式的硬性调配,恐难持久,甚至可能引发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流失,最终损害教育教学效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67/152226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