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让“野景点”成为“索命景点”

来源:红网 作者:袁文良 编辑:吴海刚 2025-08-31 15:46:36
时刻新闻
—分享—

□袁文良

近年来,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随着登山、露营、徒步等运动兴起,一些尚未开发的溪流、山川、林间等网红“野景点”日渐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这些“野景点”打卡探险,欣赏独特的“野美景”。然而,这些“野美景”的背后,往往都存在意想不到的危险。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境内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造成84人死亡、92人受伤。

而梳理媒体报道可以发现,仅今年8月就有多地的“野景点”发生了探险游客遇险事故:8月1日,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境内的“爱心潭”景点,有6人下水游玩时被水冲走,经救援人员紧急搜救,除被困在小岛上的1人获救外,其余5人全部遇难;8月3日,6名“驴友”携1只狗违规进入广东江门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探险,不料有1人和狗掉入10米深坑中,另外5名同伴开展营救后因体力不支一同受困。后经江门市、区、镇联合救援,6名受困群众均安全获救;8月16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东乌盖沟上游突发山洪,将在此露营的一行13人和4辆车冲走。其中的12人遇难,仅1人获救生还。

一起起发生在“野景点”的悲剧,无疑给那些喜欢到网红“野景点”打卡探险的游客们敲响了一记安全警钟——“野景点”景色虽美,但安全风险不可低估。一旦发生意外,不仅给自己及家庭造成伤害,而且无谓地消耗了宝贵的社会公共资源。因此,各地应针对游客喜欢“野游”的发展趋势,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坚决防止“野景点”成为“索命景点”。

各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摸排,掌握未开发的景点的基本特征和风险点所在,并在其周围设置围挡或危险性提示,或组织业余巡逻队在“野景点”周边巡逻,及时提醒游客不要轻易越界。同时,要对户外俱乐部、旅行社等机构从严开展资质审核,杜绝其开发涉及“野景点”的旅游线路或是组织高风险活动。

网络平台要对推介景区景点的内容严格审核把关,清理违规推介网红“野景点”内容的同时,监督主播在推介景点时明确讲明是不是“野景点”,并标注存在的风险。对那些存在虚假宣传、隐瞒风险、违规引流等内容的推介,坚决予以下架,并关停其直播账号。同时在页面显著位置提醒网民们外出旅游时不要盲目进入“野景点”,以防发生意外。

广大游客要强化旅游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和“安全第一”的出游理念,不能地将旅游看成是“说走咱就走”的任性,也不能将探险看成是“三山五岳任我走”的浪漫,而应该学会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主动远离未开发的“野景点”,更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而进入“野景点”,防止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甚至让“野景点”索去了生命。

最后,各级应急救援组织要认识到对那些无视规则进入“野景点”而出现险情后的救援,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因而在救援行动结束后,不能止步于被救者的一声“谢谢”或送来的一面锦旗,而应该对被救者给予适当惩戒,令其负担相应救援成本,从而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让那些想进入“野景点”的游客三思慎行。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袁文良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75/1524084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