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昊昕(重庆大学)
近日,重庆一家火锅店的促销活动引发轩然大波。其门口广告牌公然打出“胸大就打折”“够胸你就来”的标语,还按照“A-G杯”划分折扣,从9折到免单不等,旁边配有7个身材各异的动漫人物形象。9月4日,据封面新闻报道,涉事火锅店回应记者,广告牌已撤,活动从未开始。南岸区市场监管局和天文街道办事处也表示正在处理此事。
观其本质,“胸大打折”引发的争议反映了公众对性别平等与消费文明的更高期待。此前,“女生穿瑜伽裤可免费领冰淇淋”活动被批低俗,“女性车主专属停车位比普通车位宽”被指隐性歧视。这些案例都证明,如今的消费市场,早已不是“低俗营销”的温床,公众对商业活动的评价标准,正从“是否吸引眼球”转向“是否尊重个体”。此次网友对火锅店广告的批评,正是这种消费文明进步的体现。人们期待的消费场景,是平等、尊重、有温度的,而非充满评判与媚俗的“秀场”。
如今,低俗营销背后“流量至上”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正不断降低商业社会的伦理底线。不少商家为在激烈竞争中突围,陷入了“越俗越红”的认知误区。从近些年一些网红餐厅的“奇葩标语”,到奶茶店的“低俗包装”,再到如今火锅店的“身材折扣”,这些营销手段看似新奇,本质上却是对商业信誉的短视消耗。这些商家误以为“争议就等于流量,话题就等于客源”,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真正能留住消费者的,从来不是博眼球的低俗噱头,而是产品品质与人文关怀。这家火锅店开业仅半年便选择用低俗营销“博出位”,恰恰暴露了其在产品竞争力上的缺失——当无法靠口味、服务赢得市场时,便试图降低底线换取短期关注。然而,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不仅会引发消费者反感,更会因触碰公序良俗红线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最终得不偿失。
对于这类低俗营销手段,仅靠舆论批评与商家道歉必然不够,唯有监管部门主动作为、行业规则不断完善,才能将此类事件扼杀于摇篮之中。根据广告法相关规定,广告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得含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内容。而“胸大打折”的广告,显然触碰了“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红线。监管部门及时介入处理,既是对法律的维护,也是对公众情感的回应。此次事件再一次警醒我们:社会应当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商家营销活动的审核,避免低俗广告“落地生根”;更应引导商家树立“以质取胜、以情动人”的经营理念,让健康的营销方式成为行业共识。
商业的本质永远是价值交换,不仅交换商品与服务,更传递社会的价值观念。一家火锅店的低俗广告或许只是个案,但它所反映的“时代流量焦虑下的伦理失守”问题,值得所有商家警醒。当营销告别低俗噱头,回归对消费者的尊重、对产品品质的专注,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认可;当商业活动与公序良俗同向而行,才能为社会文明注入更多正能量。毕竟,靠消耗尊严换来的流量,终会被尊严觉醒的消费者抛弃;靠突破底线赢得的关注,也终将被法律与道德的红线阻断。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田昊昕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