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霄(重庆大学)
近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称,自己54岁成功考取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事后中国政法大学工作人员否认录取该学生。目前该网友的账号已被关停。如此“碰瓷”政法大学博取流量,实不可取。
虚假营销“大龄考取研究生”,本质上是流量时代的吸睛手段。该网友通过“秀”录取通知书等一系列操作,虚假营销自己从县城考取中国政法大学的经历,获得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进而收割流量。在这场吸睛闹剧被揭穿前,该网友的相关视频确实收获了十几万点赞,吸睛的目的已然达到。
但纵观整个事件,本就有诸多反常之处。若这位网友54岁考取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属实,必然会成为被广泛关注的新闻,而非仅靠本人发布一条视频传播。一方面,54岁县城阿姨考取中国政法大学,既能体现“老当益壮”的精神,又能激励年轻人努力奋斗,媒体定会竞相报道;另一方面,中国政法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录取这样一位特殊学生,既能为学校提升关注度,也能彰显研究生招生“一视同仁”的态度。但现实是,除了网友本人的视频,并无其他相关报道,这一点本就值得看到视频的网友深思、求证。
平台监管相关造假视频,任重而道远。诚然,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人员否认后,该网友账号被封号禁言,这一处理值得肯定,但这并非终点。仅关停账号无法彻底根治此类现象——当前各类社交平台上,为吸睛、“起号”不择手段的行为屡见不鲜,虚假营销人设只是其中一种,还有“连续数天只喝水不吃饭”等极具猎奇性、误导性的视频广泛传播。这些不良内容,都会给平台用户尤其是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
监管此类视频确实存在难度,尤其是涉及求证环节的虚假营销内容,更需要漫长的治理过程。唯有迎难而上,方能推动平台健康发展。而要彻底杜绝此类乱象,不仅需要平台强化审核、完善追责机制,也需要用户提高辨别能力、拒绝这种虚假的流量毒药,更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引导、筑牢行业规范,多方合力才能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弭霄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