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北京联合大学)
近日,西安警方通报一起为推广带货而策划低俗“求婚”剧本事件。5名涉案人员为吸粉引流,虚构人设与情节持续炒作,在网络空间起哄闹事,散播至多个网络平台,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最终被依法行拘。这种打着“求婚”旗号、实为恶意营销的低俗剧本,不仅欺骗公众感情,更严重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9月5日 澎湃新闻)
此类闹剧频发,背后是“流量至上”的畸形利益生态在推波助澜。一些自媒体和网红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惜以低俗、虚假内容博取关注,企图通过“黑红”路径实现流量变现。同时,违法成本与收益的失衡也助长了此类行为——部分人认为即便被平台处罚,其带来的曝光和收益仍远高于代价,因而铤而走险。
商业营销可以创新形式,但绝不能背离诚信底线。真正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信任基础上,而非依靠欺骗和审丑文化。靠低俗剧本忽悠消费者,即便一时获利,最终也会因用户反感而反噬自身。诚信才是营销最核心的竞争力。
打着“创意”名义行低俗之实,不仅误导公众价值观,更严重污染网络生态。这类内容挤压优质内容的传播空间,助长“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倾向,尤其可能对青少年群体产生错误的示范效应。网络空间需要清朗健康的内容,而非毫无底线的炒作。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低俗文化的“秀场”。此次警方依法查处低俗炒作剧本事件,释放出明确信号:任何挑战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制裁。平台也应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提升算法识别和人工审核能力,切断低俗炒作的传播链和盈利途径。唯有法律、技术、自律三方协同,才能让网络空间真正回归清朗,让诚信创作者赢得应有的尊重。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锦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