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影(重庆大学)
今年5月,“重庆三峡学院防火墙及DNS设备采购事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全面深入调查。9月6日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调查情况通报,在重庆三峡学院一项预算90万元的防火墙及DNS设备采购项目中,一家不具备资质的企业竟用普通路由器冒充防火墙中标。目前,多名责任人已被立案审查,涉事评审专家遭解聘,中标企业也被处以9000元罚款。(9月6日 澎湃新闻)
设备采购作为高校优化教学科研环境、提升校园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事关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然而,重庆三峡学院“85万中标设备网购仅299元”一事,既荒诞又发人深省,暴露出高校采购管理的诸多漏洞,不禁让人发问:公共采购岂能如此儿戏?
这样的天价购买,绝非偶然失误,背后是公共采购链条的全方位“失守”。纵观此次事件,从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到中标确认,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出现了“责任悬空”。作为中标方,洪正公司以虚假材料骗取投标资格,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同时,搅乱采购秩序,为这起荒诞事件埋下祸根;作为采购人,重庆三峡学院“履责不力、把关不严”,对采购需求审核不严、供应商资质核查流于形式,直接让采购第一道防线形同虚设;代理机构本该是流程关键执行者,却“简单机械执行程序”,对内容真实性、价格合理性视而不见,监督作用完全失灵;评审专家顶着“专业”头衔,却让谈判流于形式,专业评审环节失效,最终让天价设备顺利通关。从投标到评审,每个环节都在“敷衍了事”,正是这种层层失守的集体懈怠,将严肃的公共采购彻底变成了毫无底线的“儿戏”。
此外,通报虽提及“调查中未发现中标单位洪正公司与重庆三峡学院及其他相关方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但即便无利益勾连,这般严重的多方失职,仍暴露了采购环节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流于表面的弊病。这绝非单纯的资金浪费,更是对公共采购体系公信力的无情透支。此次事件,无疑为所有参与公共采购的主体敲响了警钟:“祸患常积于忽微”,必须摒弃“只要流程走完,责任就与我无关”的错误心态,严守制度防线,绝不给弄虚作假行为留任何空间。
就公共采购而言,处理个别人、个别公司只是治标。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公共采购各环节的监管,明确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问责机制。而参与采购的主体更应引以为戒,恪尽职守,杜绝“天价采购”重演。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瞿影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