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盈涵 (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某985高校硕士李志宇在求职过程中,因其本科双非学历而屡屡碰壁。当985硕士的简历因本科“双非”被扔进人才市场的碎纸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李志宇们的困境,更是学历成为人才筛选机制下的商品条形码。( 4月24日 荔枝新闻)
当学历成为人才筛选机制下的商品条形码,学历优劣真的等于能力优劣吗?研究生期间在sci发表四篇论文,多次拿到奖学金的李志宇,其专业能力并不比本硕都是重点高校的同学差,且教育部统计显示,近年来,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双非高校科研经费增长迅速,甚至超过部分985高校的增速。企业的扫码器只能读取院校代码,却检测不出真实能力参数。由此可见,无论双非院校还是985高校,都不能作为批判能力的一项指标。
当学历成为条形码,企业正在自食“学历军备竞赛”的恶果。当企业以学历评估能力,就会形成企业提高学历门槛→学生疯狂刷学历→企业被迫再提门槛的死循环。不拿学历做敲门砖,企业才能以能力筛选人才。
撕掉学历条形码,需要政府构建制度防火墙,打破学历歧视,将学历歧视纳入劳动监察范围,建立企业招聘算法备案审查机制,对“学历脱敏”企业给予税务抵扣,从根本上减轻企业负担,完善人才筛选机制。企业需要重构人才评估标准,将专业能力,工作能力作为人才考核标准,人才筛选过程中重视人才实践经历与职业素养,做到以能力证明实力。求职者更需锻造能力条形码,强化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用专业能力撕掉学历条形码。
企业是时候撕掉学历条形码让人才筛选回归能力本身。唯有撕掉简历上的条形码,才能看见人才的真实价值。
来源:红网
作者:毛盈涵
编辑:张广蓉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