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86岁爷爷摆摊写婚书:文化有大美,自信以持之

来源:红网 作者:余顺意 编辑:吴海刚 2025-04-24 22:42:46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余顺意(湖南女子学院)

4月23日,网友晒出四川广安一位86岁爷爷摆摊写婚书的视频,纸张铺展,笔尖游走,刚劲有力的字体间满是祝福。一笔一划皆是岁月功底,一纸婚书承载传统温情。手写婚书这一传统技艺又一次重新走进了大众视野。 (4月24日 闪电新闻)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每个人都在朝前奔跑,在“卷”的循环中不能自拔,在不知不觉成为了“病态”的大人。如果成就自我的代价就是舍弃生活中的浪漫,那还是生活吗?一个真正有灵魂的人,不应该只为了生存而活着,而是要充实而精彩地生活,而学习传统文化就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沏一壶小茶,与老友畅谈一番,来一场心灵的赴约。

还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都会贴春联、放鞭炮,那些热闹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俗似乎变得越来越淡,不禁让我萌生出一种错觉:“年味越来越淡,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但真的是这样的吗?有没有一种可能,它们从未消失,变得只是浮躁的我们,当我们被生活的种种所侵蚀,变得不再能够静下来好好思考,变得躁动不安,变得不再像自己……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在碎片化的世界里偶尔挣脱出来,留点给自己“喘息”的时间,给心间留一方天地,去好好地感悟文化。

首先,我们必须重新建立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文化就像了解一个人一样,去关注去和他们聊天去和他们共同经历。可是传统文化似乎正在变成一种“标签”或“摆设”,比如很多人为了拍照出片,穿着美美的汉服,只为了装饰其“精致的朋友圈”,完全不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以及疫情开放后,火起来的“特种兵旅游”,一句“青春没有售价,疯狂就在当下”的诸如此类的口号,让旅游失去本身的意义,变得仓促赶场,这种“热闹表面化”只会让传统文化变得空洞。而我认为旅行的意义是在于个体心灵与不同风景相遇时萌生出的感觉,而不是当今时代无数人对“网红景点”趋之若鹜,蜂拥而至“打卡胜地”,步履匆匆之后只剩下疲态。到一座城,不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那么就是白走这么一趟。

在当今时代能够沉下心来感受文化魅力,去挖掘去主动吸收的人少之又少。在信息浩如烟海的今天,我们连自己的文化都传承不好,又如何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时,坚守本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实践。

文化自信不能只是说说,在全球化的今天,青年一代有能力更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文化焕发新生。如今,中国网络文学吸引外国读者追更,当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中文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正以鲜活生动的姿态走向世界,成为我们每个人应当坚守的精神根基。

来源:红网

作者:余顺意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68/1490350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