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技术为王”或是出路,莫让中超沦为“红牌联赛”

来源:红网 作者:陈得之 编辑:刘经纶 2025-05-01 20:39:34
时刻新闻
—分享—

73f065212ebb4003ac55da8767c0d3dc.jpg

陈得之(湖南工业大学

4月30日,《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超红牌,怎么就那么多?》的文章。该文章一经发出,便迅速引起了公众的热议。2025赛季中超联赛前两轮,16场比赛全部结束,一共出现6张红牌,场均红牌高达0.35张。谁能想到,中超的红牌数竟是同期英超联赛的三倍,这难免带给人一种“粗野”的印象。而2024赛季中超同期数据——一年前的中超前两轮,仅出现3张红牌,场均红牌0.19张。

截至目前,中超进行9轮比赛,全部参赛的16支球队仅有7支球队未在比赛中获得红牌,除北京国安以5张红牌领跑红牌榜外,山东泰山、青岛海牛两支球队分别以4张和3张红牌的成绩紧随其后。在实行正常的主客场赛制下,2025赛季前两轮的红牌数量,已创造中国职业联赛历史之最。

或许是新赛季,在场内外新添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才导致了中超前两轮“红黄牌满天飞”的“奇观”。场内因素主要是由于2025赛季中超各队的实力差距在缩小,直接导致比赛竞争更加激烈,缺乏技战术含量的中超球队拼字当头,导致红黄牌数量猛增。此外,VAR视频助理裁判等场外技术因素的广泛应用与成熟,也给红牌判罚带来科技支撑,弥补了当值主裁判漏判红牌的短板,客观上增加了红牌出现的概率。

同时,由于2025赛季中超的提前开赛,让不少中超球员的身体和心理出现了“马太效应”。一方面,以上海申花、上海海港、山东泰山为代表的中超豪门,需要征战跨年度的首届亚冠精英联赛,中超的非跨年赛制和亚冠精英联赛存在巨大冲突,导致这三个球队的国脚近乎全年无休。另一方面,那些没有亚冠精英联赛任务的球队,由于中超今年提前开赛,球员们的身体还处于过往的集训周期惯例状态,有些跟不上高对抗、高节奏的比赛感觉。这也是中超前两轮红牌明显增多的原因。

这一现象充分暴露出了我们的本土球员技术粗糙、难以掌控场上情绪等问题。有中超俱乐部的教练员在接受相关采访时称,中超自金元时期退潮后,大牌外援也相继离开,如今中超的适龄球员普遍脚下技术较为粗糙,在比赛中缺乏灵活的变化和反应,部分球队也很难组织出成套路的进攻体系。

从联赛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足以证明中国足协主席宋凯在本赛季前所倡导的“技术为王”理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如宋凯所言,中国足球是靠技术起家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过于重视球员身体对抗的培养,忽视了本土球员脚下技术的打磨,这才导致本土球员人均“球场黑李逵”的现状。

要破解困局需从技术、制度到青训的全链条重构。技术层面可引入英超“危险动作分析系统”,通过三维动作捕捉建立判罚模型,减少裁判主观误判;制度革新可参考J联赛建立“红牌累进停赛制”,对赛季累计3张红牌球员启动强制心理干预;青训改革需在U13-U15阶段增设“安全技术课程”,将危险动作预防纳入教练资格认证;裁判培养则应设立“视频判罚模拟中心”,通过训练提升识别精准度。

这场红牌危机实则是中国足球系统性矛盾的集中爆发,当直接红牌占比突破65%、本土球员成为犯规主体,唯有将“控制动作”转化为肌肉记忆,将“保持冷静”内化为职业素养,重拾“技术为王”理念,中超才能真正摆脱“红牌联赛”的尴尬标签。

来源:红网

作者:陈得之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9/83/149253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