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管闹剧”倒逼问责机制启动

来源:红网 作者:朱永杰 编辑:叶鹏 2013-06-27 00:31:57
时刻新闻
—分享—
  河南周口市烟草公司利用“分身术、障眼法”,”蒙过”了河南省烟草公司和河南省纪委两道关卡,花费600万元违规采购了一批超标车辆,配备给公司干部使用。这家国企通过分开小面额发票,对价格超标车辆进行“人为降价”方便上车牌,让违规行为在各个环节更加“圆满”。此“僭购公车”被称为“一出监管不作为的闹剧”。(6月26日新华网)
  
  河南省烟草公司说,购车要经纪委审批;河南省纪委则说,烟草是中央垂直单位,省纪委管不着。于是,就在这种“按规定谁都能管,实际上谁都没管”的过程中,一出超标采购大量公车的闹剧公然上演,所谓种种约束性规定,顿成废纸一堆。
  
  上演同样闹剧的最新例子是,四川省米易县政府官员坐豪车建豪楼,引发舆论关注。网民发帖称:“米易县委书记带领整个米易领导班子开豪华日本车,一个处级干部的座驾远超部级领导的座驾,拿中央政策当儿戏,当老百姓是白痴。”
  
  《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5台丰田兰德酷路泽车型和霸道车型属实;豪华办公楼建成几年不敢入驻,最近开始装修。——显然,这与中央的“八项规定”格格不入。米易县在四川县域经济体中位于中上游,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9亿元,坐豪车建豪楼这点钱应当说还是花得起的。不过,我们不能不追问:豪车也好,豪楼也罢,相关手续是怎么办理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是怎么体现的?
  
  公车泛滥至今,监管部门难辞其咎。然而,这却是一笔糊涂账。我们还没听说过,哪个地方的公车违规后,责任倒查查到监管部门的例子。包括豪华办公楼的审批也是,基本上都是楼建好了,入驻了,才有新闻曝光,最后的查处是基建的腐败,往往忽略了监管部门的责任。
  
  监管不作为的例子比比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跟我们的“临时工”比比皆是有着紧密联系。一些地方政府,机构重叠,部门众多,“正式工”坐镇指挥,“临时工”跑腿干活,指挥者贪图安逸,没有多少精力恪尽职守,倒有不少精力打小算盘,往往是各司其职的监管变成了“牛栏关猫”,不断上演“监管不作为的闹剧”。多年以来,监管者一身轻松,即使不作为,也依然无关紧要,成了“稻草人”还乐此不疲,盖因鲜有追责之故也。
  
  “作风问题是最大的腐败”。监管不作为而导致的腐败乱象,绝对不容忽视。一些政府部门认为自己有钱,千方百计逃避监管,或者“潜规则”监管者,要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要么“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置人民监督于不顾,实在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程度。豪车也好,豪楼也罢,就那么明晃晃地暴露着,分明在示威:只要问责机制一天不启动,“监管闹剧”就会接连上演。而这,无疑是让执政者颇为尴尬且十分危险的事情。
  
  文/朱永杰

来源:红网

作者:朱永杰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6/27/305582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