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轻飘飘的反思能不能等等真相?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叶鹏 2013-08-21 00:03:30
时刻新闻
—分享—
  昨天下午3时05分,河南安阳县白壁镇岗上村路段,一名男子在安阳市区开往北郭乡的公交车上持刀抢劫杀人,随后男子下车逃逸。事件造成15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3人抢救无效身亡。(8月20日《京华时报》)
  
  安阳市“8.19”公交车持刀抢劫杀人案,手段之残忍、影响之恶劣,令人发指。为遇难者哀悼,为无辜者祈福,为公共安全警醒,为社会风险号脉……第一时间,公众及媒体在表达对事件关切的时候,仍展开了不尽的联想与反思。数十万的跟帖、最大分贝的所谓“理性”,说得最多的,是一个叫“戾气”的流行词——先骂两声畸形的社会心态,再反思体制机制“逼人走上绝路”,最后的意思,不是为法治规则的张目、而是对以暴制暴的唏嘘。这种是非不清的模式化推断,赶在真相之前,蒙蔽了舆论的双眼。结果就是,公众对公交人人自危。
  
  一个疑问如鲠在喉:在警方只有模拟画像的时候,都不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凭什么假正经地反思什么一二三?
  
  这段时间以来,极端事件确实不少,摔婴儿的、引爆炸弹的,社会心理对此类事件有些应激反应,也是正常。何况,明朝宰辅张居正在《论决重囚疏》中说:“寃愤不泄,戾气不消。”今天的社会,戾气氤氲也是不争的事情,《人民日报》也曾连篇探讨过这个命题。但是,起码眼下而言,罔顾事实、空谈戾气,恐怕本身就是一种病。
  
  有两种倾向,值得警惕:一是套路化思维,遇事总要找一些“有冤无处诉”的理由,强调嫌疑人的弱势背景,大唱苦情戏。事实呢,譬如7月17日,一名男子在北京朝阳大悦城附近持刀行凶,导致两人死亡;7月22日,北京西城区马连道某超市内又发生男子持刀伤人事件,造成三人受伤,一人死亡——而上述两名行凶者,都被曝“有精神病史”。来自统计数据称,75%精神病患者肇事案“无预谋”。
  
  二是道德与法律混淆不清,将若干没有逻辑关联的事件“串烧”起来,为预设的立场服务。正如有论者所言,“一旦公共场所发生什么暴力犯罪,事件的前因后果还没弄清楚,嫌犯的动机也不清楚,警方刚介入调查,一些人立刻就迫不及待地将犯罪与‘报复社会’联系在一起,并高谈阔论地分析其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批评政府的不作为……”为了批评而批评,偷换概念、悖逆逻辑,这样就能抵达目的正义?
  
  公共事务的探讨,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真相。如果这个都能被篡改,公平与正义恐怕都能被涂脂抹粉了。政府不是不能批判、权力不是不能反思,但谁也不能在错误的立论上开出真理的花儿来。公民社会也好、人民社会也罢,总是要讲道理的社会。如果为了目的正义而罔顾程序正义,历史上不择手段的闹剧与惨剧还少见吗?
  
  如果舆论不能对突破底线的暴行旗帜鲜明地谴责,如果“天大的冤屈”就可以如昔日如李逵、石秀们,自谓替天行道、动辄手执板斧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一旦这样的逻辑被激励,每个无辜的人都可能成为私力救济的刀下鬼。
  
  缺乏事实支撑的反思,要么隔靴搔痒,要么南辕北辙,反而让公共议题变得无限轻佻。严肃的是非问题,还是等真相开口了再说话吧。真的,我们不差这一会儿。
  
  文/邓海建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8/21/311925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