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9月2日报道,日前,在中山六院麻醉科走廊的公告板上有一则特殊的“警报”:近期连续出现有职工在头晕、明显心悸等状态下坚持加班,在此给予慰问,但不表扬。随后在公告板上写下了身体不舒服时应该怎么做的温馨提示。这一则特殊的“警报”流传到网络后引起了广泛关注。(9月2日 澎拜新闻)
在以往的媒体报道中,经常能看到带病坚守岗位做奉献、轻伤不下“火线”拼命干等等属于“好人好事”范畴的新闻事件,这种弘扬无私忘我工作的精神和舍己为公情怀的宣传宗旨,无疑是没有什么可质疑的。然而,这种新闻渲染的多了,似乎会给人一种审美疲劳,时常会觉得硬是缺少了一点儿什么似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以人为本的职场上,一味推崇“带病工作”,表面上充满正能量,实际上却或缺一种“组织关心、领导关爱”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人文关怀的基点出发,人们便会觉得生病了,就应该好好养身体,毕竟身体是工作的媒介和本钱。然而,总有这样一些人,拿着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始终冲在第一线,自以为是铁打的。带病上岗,看似是对工作负责,实则是为工作埋下了隐患,对单位和个人而言都不好,故不应提倡。何况医生也是人,也会生病,应该先照顾好自己。反过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诸如医生护士等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带病工作不但对本人不利,而且很有可能难于胜任职责所有的需求,甚至会造成某些不必要的工作失责。如文前提到的“对带病上岗只慰问不表扬”的中山六院麻醉科的“警报”,就让人耳目一新,感到的满满的人文关怀。
众所周知,机器设备不能“带病”工作,否则就会出事,甚至会出大事。我们在保障机器设备安全的同时为何忽视员工带病工作的现象,甚至还把此视为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大家学习仿效呢?这些年,时有过劳死的报道,而过劳死的前奏往往是抱病上班。从某种意义上说,亚健康也是病。过劳死的人大多有过亚健康经历,常常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坚持工作。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应该摈弃。
带病上岗只慰问不表扬彰显人文关怀。希望用人单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设置岗位人员,做到定人定岗’完善AB岗制度,妥善安排好员工休假等,积极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办具体事,用真心和真情把关爱送到员工身边,把温暖送到员工心里!
文/游德福
来源:红网
作者:游德福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