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节,文明和安全都不能少

来源:红网 作者:李沅哲 编辑:张瑜 2021-04-02 21:43:59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计划系列评论.jpg

又是一年春风起,一年一度清明时。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意蕴深远,饱含了浓厚的孝义情怀。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广大人民群众会到烈士或故人的坟墓前进行悼念,查看坟墓是否完好。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奉上鲜花等,以示怀念和敬意。

然而,虽然现在大力提倡的文明祭祀成效显著,但是一些中老年人群仍然存在守旧的观念,坚持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祭祀仪式等,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

应急管理部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森林草原火灾超97%系人为原因,其中,祭扫用火导致森林草原火灾的占比,超过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炼山造林,位列首位。消防人员介绍称,清明时期,多地气温升高、干燥多风,植被遇火源极易燃烧。

文明祭祀观的树立是一个长期任务,不同的群体也都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如果要打破传统的祭祀观念,就必须要建立起其他可以替代的祭祀方式,并且不断为新祭祀方式提供支持,这样才能让市民逐步接受。

比如,各地可以借鉴“文明祭祀盆”,引导人们文明祭祀;设立免费祭祀公交服务、提供免费鲜花及绢花等。鼓励和推广网络祭奠、植树祭奠、鲜花祭奠等安全的祭扫方式。

疫情仍未彻底消失,清明祭祀,还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政府以及管理部门,需要尽量满足市民祭扫要求,同时做出相应规定,如公墓实行高峰日预约祭扫制度,同时,市民需凭绿色随申码入园,入园时需进行体温测量且全程佩戴口罩等。

岁岁思故人,季季念平安。通过清明祭扫,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是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传统习俗,也是清明节的深层意蕴所在。在“传承良好传统,适应疫情防控”的大前提下,建设文明清明、安全清明,依然十分重要。

文/李沅哲(郑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李沅哲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4/02/915297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