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只为“数据达标”做不好“精准防疫”

来源:红网 作者:鄂西小马 编辑:刘昱 2021-08-10 17:20:01
时刻新闻
—分享—

文/鄂西小马

这个原本安宁的夏天,因变异的新冠肺炎病毒卷土重来变得焦躁不安。所幸有前期新冠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全国上下迅速反映、积极应对,疫情总体形势得到有效控制。钟南山院士表示,只有接种疫苗,才能够得到比较好的保护。若想实现群体免疫,疫苗的接种率最少要在70%至80%以内。为了数据好看,有的地方开始搞层层加码,省里要求90%的接种率,市里就要求95%,到了县里、乡里就变成了100%。

“今天打疫苗领200块钱”“接种第一针疫苗送米送油”“打疫苗,抽大奖”……为了完成接种任务,最近一段时间在部分地区的网络宣传阵地和新冠疫苗接种点,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宣传。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还给党员干部职工分配拉人任务,包括教师、医生也不能幸免,有的地方为了达到指标要求,在本地找不到资源就到属地以外招募人。只为“数据达标”,不问防疫效果如何,要求简单粗暴,统筹缺位混乱,怎能做好“精准防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疫情防控要做到精准施策。为了“数据达标”,部分地方真的做到了“精准施策”。有的群众出行不方便,就安排专车接送,即使开到辖区外接人也在所不惜;有的群众积极性不高,就通过奖钱、奖物来激励;有的群众前期因身体疾病被拒绝接种,就通过放宽接种条件来达到接种要求……不可否认,办法很多。但是,社会影响方面的考虑却严重欠缺。患有禁忌症的群众因放宽接种条件而危及生命,从辖区外“挖人”凑数妨碍了外地接种工作,接种不积极的人被奖励伤了积极接种群众的感情……这样的“精准施策”,后患无穷。

仔细分析,“数据达标”的政策要求问题有三:一是人口基数的确定,再是执行范围的确定,三是接种人数的确定。

众所周知,分母对一个数字的决定性作用。在确定人口基数的时候,有的地方简单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人口基数,却不曾想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总和不一定是本地实际人口数。人口是流动的,户籍在本地的人不一定居住在本地,这样的情况现在并不少见,但是有的地方在确定基数时却视而不见。另外,还有因为怀孕、哺乳期、患禁忌症等原因不能接种疫苗的人也不在少数,这部分人不排除在外,100%的接种率要求就是强人所难。

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要求,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接种指标下达之后,有的地方发现按照辖区内现有人数完成工作任务有困难,就开始向邻近区域谋人;有的碍于跟临近地区的关系,甚至要求身在外地的人必须回户籍地打疫苗。接种疫苗不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了完成任务向外地“伸手”,违背了疫情防控的地域隔离要求。

既不是本地户籍人口,也不是常住人口,就能统计入本地接种人数?这样的操作显得过于简单粗暴。也正是这样的统计方法,让有的地方的接种率出现了超过100%的情况。以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超额完成接种任务,为提升全国疫苗的接种率作出积极贡献值得肯定。但需反思,辖区内实际接种人数比例到底有多少?如果这个数据低于100%,就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本是一件服务群众的好事情, 却因政策要求得简单粗暴而变味。强调疫苗接种率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为一个数字而“简单执政”“粗暴行政”。向基层提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用不科学不严谨的数据指标来考核,让基层干部做不符合管理逻辑的工作,这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立即叫停。当然,也有的地方做得就很到位,为了提升疫苗的接种率,发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深入小区,进门入户进行人员筛查。这样的做法,不是为了数据上的好看,而是实事求是地对属地负责。

疫情还未结束,防控不能松懈;接种很有必要,同志仍需努力。在疫情防控这条关乎民生的路上,地方政府部门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多一些实事求是、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实干担当、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科学理性、少一些盲目随意,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精准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和阻击战。

来源:红网

作者:鄂西小马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8/10/97653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