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反诈老陈”被封号,维权不能逾越理性的边界

来源:红网 作者:白小可 编辑:吴海刚 2025-09-08 11:20:37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白小可(重庆大学)

近日,“反诈老陈”在快手平台发布视频,质疑网红“嘎子哥”直播间所售酷派手机并非正品。他称自己在直播间购买的该款手机无法在品牌官网查询到相关售卖信息。随后,酷派官方回应称,“嘎子哥”直播间所售手机确为正品,但因官网链接尚在审核中,暂未上架。尽管已获回应,老陈仍以连环喊话方式持续炮轰酷派,质疑其售卖贴牌手机。事件持续发酵,至9月5日晚,“反诈老陈”的快手账号因“攻击、抹黑其他主播”被正式封禁。

同一款产品,网红直播间可售而官网未上架,本身即存在消费隐患。在视频中,“反诈老陈”出示了购买记录与拆箱视频,从消费者视角对该产品的销售渠道、质量及售后服务提出一系列担忧。借平台之力,发质疑之声,本是消费者行使知情权与安全保障权的合法行为。然而,当提问质疑逐渐演变为激进攻击,客观讨论沦为似是而非的针对性炮轰,“真维权”与“假炒作”的界限便愈发模糊。

平台此次封禁“反诈老陈”账号,并非否定维权本身,而是对不合规、不理性、可能破坏维权生态健康发展之行为的制止。

首先,消费者权益保护必须建立在事实与法律基础之上。“反诈老陈”从广受欢迎的反诈警察转变为辞去公职的民间网红,其身份本身具有争议性。他以个人账号进行“打假”,虽具有一定监督意义,但也存在借助个人流量操纵舆论之嫌,反映出以个人影响力取代法律程序的风险。平台此次封禁,正是对这类“舆论审判”式维权的否定,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消费维权应回归理性与法治,须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实现。

其次,缺乏监督、依赖流量的网红维权者,极易从“权益守护者”异化为“麻烦制造者”。“反诈老陈”被指“攻击、抹黑其他主播”,正说明其不专业的调查与煽动性言论可能误导公众。当“打假”本身受到质疑,消费者不禁陷入困惑:哪些是真实的权益诉求?哪些又是为博流量而进行的恶意炒作?这种混乱不仅增加消费者辨别信息的成本,也可能淹没那些真正需要被关注的维权声音。平台的封号行为既维护了网络空间秩序,也保护了包括诚信商家和消费者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权益,避免消费维权陷入无序的“丛林法则”。

健康的消费环境既需消费者勇敢发声,也要求维权行为恪守法律法规与理性底线。“反诈老陈”账号被封一事警示我们: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应立足于日益完善的法治环境、高效可靠的官方渠道以及全社会成员理性、守法的共同维护。这才是对消费者权益最根本、最坚实的保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筑牢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墙,让每一个声音都在法治轨道上获得理性回响。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白小可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3/90/1526324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